-
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中国古生物学专刊
为庆祝中国古生物学一百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国际古生物学、演化生物学等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国际著名期刊《英国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报》(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B)邀请云南大学马晓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光旭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研究员三位古生物学家主编了一期名为《中国古生物学在生命演化研究上的重要影响》(TheImpactofChinesePalaeontologyonEvolutionaryResearch)的古生物学专刊。经过历时近两年的筹备工作,该专刊于2022年2月7日正式在线发表,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专刊精选了新一代中国古生物学家最新的原创性成果,探讨了生物宏演化历史中三个重大的演化转变。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我国埃迪卡拉纪到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揭示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早期辐射演化。相关论文探索了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胚胎状化石多样和复杂的发育机制,并进一步证实至少部分瓮安胚胎化石属于后生动物总群;报道了寒武纪澄江生物群节肢动物新属种“游走虾”,并揭示了早期节肢动物双肢型附肢的起源与演化;利用显微CT扫描技术揭示了澄江生物群稀有节肢动物“达子小遁形虫”复杂的腿肢结构,为三叶虫的早期演化及生态适应研究提供新证据;通过分析寒武纪到奥陶纪有机质壁浮游植物(疑源类)的古生态演变,证实了“奥陶纪浮游生物革命”的发生。 二是通过中国晚古生代到中生代丰富的动植物化石研究,揭示陆地生物的多样性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宏演化。相关论文报道了贵州的一个新的早泥盆世植物组合,可能起到桥梁作用促进植物在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扩散;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中翼龙新标本中特异保存的食团进一步证实了该类翼龙食鱼的假说,并且其消化道可能已经具备了高效的逆向蠕动功能;来自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哺乳动物新属种首次显示了真兽类中耳从下颌完全脱离的证据,为了解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一个新的白垩纪中期琥珀昆虫提供了直翅目昆虫警告色的最早证据,表明在白垩纪中期森林生态系统中猎物/捕食者的相互作用已经相对复杂;一个保存完好的早始新世巨蜥基干类群的新属种填补了巨蜥化石记录中的重要空白,为了解巨蜥的起源和早期扩散提供了重要证据。 三是介绍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对了解人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影响。基于最近在中国发现的早-中更新世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展开了形态多样性对比研究,并建立相关模型,可用于未来对欧亚大陆东部晚更新世古人类演化进行深入探索。 该专刊的出版彰显了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随着化石和地层数据的积累,先进分析和建模技术的运用,以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地理学、生物地层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和古气候学等多学科的日益融合,中国古生物学研究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就。 专刊相关链接: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toc/rstb/377/1847
-
南京古生物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于1月16日上午在南京九华饭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忠和院士,副主任郭正堂院士(线上),副主任金之钧院士(线上),委员戎嘉余院士、王成善院士(线上)、彭平安院士、沈树忠院士、朱敏院士、童金南、金建华、刘建波、詹仁斌、袁训来、王怿。南京古生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副所长王军,实验室副主任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任人等列席会议。会议由周忠和主持。 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首先代表依托单位致辞,对到会的各位委员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各位专家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的重要转折期提出宝贵的建议意见,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把脉护航。随后,实验室主任袁训来作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方案以及2019-2021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为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实验室研究方向的调整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主攻目标。在此基础上,专家们点出了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切入点,角度新颖,见解独到,引人深思。此外,与会专家还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学普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开诚布公地交流了意见。 最后,詹仁斌总结发言,再次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这些意见建议对实验室以及研究所未来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价值,给处于建设发展重要转折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厘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接下来研究所和实验室将组织一系列的专题研讨,针对各位专家的意见逐一整改落实,并继续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做好国内外合作。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2021年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1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围绕“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践行时代使命,厚植为民情怀,勇于担当作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主题,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2021年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所领导班子成员詹仁斌、杨涛、王军、张建成参加会议。院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七指导组组长严寿宁、成员张一生到会指导。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主持。会前,所党委认真制定会议方案,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学习,不断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牢思想基础。通过向各党支部发送征集意见通知、组织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班子成员之间进行谈心谈话,班子成员和分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所在及分工联系支部委员和党员代表进行谈心谈话,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打好基础。党委书记主持起草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班子成员撰写个人发言提纲,党委书记逐一进行审核把关,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足准备。会上,杨涛通报上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和本次民主生活会意见建议征集情况,并代表领导班子按照“五个带头”的要求深入查摆存在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随后,班子成员紧密结合研究所工作实际和本人分管领域工作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逐一开展个人对照检查。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指出差距不足,提出整改措施,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严寿宁对会议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会前准备工作比较扎实,查摆问题比较准确,开展批评严肃认真,整改措施具体可行,此次民主生活会开出了高质量,取得了好效果。严寿宁对下步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二是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三是进一步抓实抓好整改落实。最后,杨涛代表所领导班子作总结表态发言,指出将认真梳理会上查摆出来的问题和相互间的批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站位,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上以更扎实的工作为研究所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2022年科普宣传工作研讨会
1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召开了2022年科普宣传工作研讨会。来自新华社、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南京大学等的十余位媒体和出版界专家受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出席会议。会议由张建成主持。 会上,詹仁斌首先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南京古生物所科普宣传工作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南京古生物所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论述要求,将科学传播工作列入研究所三大中心工作之一,在包括媒体和出版等各界的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希望通过专题研讨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时代发展进程中,能够不断有新举措、新手段、新方法,进一步做好科学传播工作。 会上,南京古生物所相关部门分别介绍了研究所2021年科普宣传工作主要进展和2022年科普宣传工作的想法和规划。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自2021年元旦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年接待参观超过19.3万人次;年内主办“第九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等十余场大型科普活动,编写出版17部科普图书,13次登上微博热搜总阅读量10亿+;获评包括6项全国性荣誉在内的众多荣誉奖励。2022年,研究所将重点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十四五”规划实施取得成果、博物馆系列主题科普、科研科考探访、自媒体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开展科普宣传。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陈卫春副总编随后也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凤凰-南古联合科学传播中心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设想。 与会专家在听取了相关报告后,高度赞扬了南京古生物所科普宣传工作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重要进展。结合各自媒体特点和科普宣传工作经验,大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科普宣传工作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中肯实用的意见和建议。 詹仁斌在认真记录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后总结发言。他表示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宝贵,总结下来即是“创新”、“通俗”、“体系”和“参与”,为研究所2022年及今后的科学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有很具体的指导作用。他强调,研究所有丰富的科普宣传资源,一要不断提高站位、开拓思路,准确把握科普宣传工作的“变”与“不变”。要在“融”字上下功夫,让媒体大众能参与到科学现场,让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和背后故事能够走进媒体大众中去。要持续加强平台建设,争取各方资源支持,积极推动融媒体平台建设、科普品牌建设和科学传播团队建设。
-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陆地生态系统古环境研究取得新进展
三叠纪末大灭绝之后,气候变暖、海洋缺氧和海水酸化,并造成了之后侏罗纪早期的大陆化学风化作用不断增强。但是,有关火山作用、碳同位素漂移和大陆化学风化作用之间内在关系,很大程度上是推断的,迄今尚未得到有力的证据。
-
南京古生物所组织2021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
2022年1月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2021年度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会暨“基层组织提升年”达标评估会。考核组由所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以及职工群众代表(含民主党派、入党积极分子)等共17人组成。南京古生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主持会议。 会上,各党支部书记围绕支部提升政治功能、提升支部班子履责能力、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以及提升引领和推动发展的工作成效等4项内容,重点介绍了各支部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老科学家精神、“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基层组织提升年”等方面情况,并结合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举措。 在点评中,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指出,各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希望今后在与各部门工作深度融合方面下功夫;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王军则要求,各支部要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强调,开展党建述职的目的在于不断强化党的六大建设,推动和全面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詹仁斌还强调,“两个作用”充分发挥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每一名党支部委员、党委委员都要更加严格自我要求,正人先正己,树立良好典范,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在全所范围内引领同心同德、奋勇前进。 杨涛在总结中对各党支部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各支部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希望各支部进一步强化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带动本支部党员、本支部所在部门非党员以及研究生一起开展好学习,筑牢初心使命;进一步深入党员群众,强化谈心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支部政治功能,真正把支部建设成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坚强战斗堡垒。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十届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十届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会主席曹长群主持会议。 大会分别听取并依次审议了曹长群作的2021年度工会工作报告、第十届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胡妍妍作的工会妇女工作委员会报告、工会委员会委员赵方臣作的工会职工文体协会组织工作报告和第十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建国作的经费审查报告。 2021年,所工会在推动非在编人员入会,加入省教科工会组织的互助保障计划,保障女职工权益和职工文体协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顺利通过了省科教工会组织的模范职工之家复查。 接下来所工会将继续在省教科工会、所党委的领导下,在所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好各项工作。以联系好、组织好、服务好广大职工群众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凝聚南古人力量,做南古人信赖的“娘家人”。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八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八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南京古生物所八届职代会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共55人,职代会主席曹长群主持会议。 八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预备会与会全体代表,审议并通过了职代会主席团组成名单及会议议题。大会听取了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代表所领导班子作的研究所2021年度工作报告,主席团成员李国祥做了职代会提案落实与征集情况报告。会议前一周及会议中,职代会代表对各部门提交的18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沟通和审议,并通过主席团扩大会议形成最终的审议意见结果。 在大会表决流程中,与会正式代表审议通过了研究所年度工作报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公费医疗管理规定、采购管理办法、离所人员办理有关手续的规定、会议费管理办法等18项规章制度。 大会号召全所职工团结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国家队”“国家人”“国家事”“国家责”的认识,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作用,以主人翁精神推动研究所各项改革发展,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内蒙古发现侏罗纪时期花蕾
被子植物可以通过花来区别于裸子植物及其他植物,因此,花的相关记录是研究被子植物化石的一个理想代表。然而,花的结构通常过于脆弱,难以保存在化石记录中。这也使得被子植物及花的起源一直是古植物学研究中的争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