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及邻区晚奥陶世三叶虫与原特提斯多岛洋的古地理重建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鑫与团队成员合作,对祁连山及邻区中奥陶世末期-晚奥陶世(达瑞威尔晚期–凯迪期)的三叶虫动物群进行了梳理和统计。研究结果为祁连山及邻区各地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原特提斯多岛洋的古地理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生物古地理信息。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在国际古生物学研究期刊《古生物学论文》(Papers in Palaeontology)。
华南板块中奥陶世三叶虫辐射模式及影响因素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鑫等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科研人员合作,在高精度生物地层框架下,对华南板块中奥陶世-晚奥陶世早期三叶虫动物群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通过分析该时期华南板块三叶虫多样性变化和动物群演替的过程,提出了新的辐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科学家发现已知最古老的蚊子——雄性蚊子曾经也是吸血的
12月4日,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黎巴嫩籍研究员丹尼·阿扎(Dany Azar)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这项新发现还证明了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的蚊子也是吸血的,并揭示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海洋和陆地汞记录与德干火山活动
研究发现德干玄武岩喷发导致K/Pg界线之前或界线处的汞值呈对数正态分布,与显生宙其他大灭绝事件界线处的汞数据具有相似的趋势。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地球科学综合性期刊《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
深海珊瑚研究揭示末次冰消期南极冰盖冰下融水释放过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涛,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学者合作,利用南大洋德雷克海峡的深海珊瑚样品,获得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高分辨率南大洋中层海水铀同位素演化记录,进而揭示了冰下融水的释放和冰盖退缩、海平面上升之间的直接联系,为预测未来南极冰盖可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11月13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早期陆生植物形态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陆生植物演化研究团队研究员徐洪河、王怿,博士研究生刘炳材、王凯、白姣,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纵瑞文,综合分析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志留系普里道利统的植物化石与全区志留纪植物化石记录数据,在早期陆生植物形态学与生物地理学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地学领域专业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福建漳浦发现1500万年前琥珀中的苔藓植物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和中山大学合作,首次利用Micro-CT扫描等实验方法,对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漳浦中中新世漳浦生物群中的苔藓植物化石进行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古昆虫学》(Palaeoentomology)和《古生物学报》上。
中国志留系研究一百周年
近期,《地层学杂志》(2023年第3期)发表了有关我国志留纪地层对比的两篇论文——《华南东部浙皖苏志留系唐家坞组、康山组和举坑组的时代问题》(戎嘉余等,2023)和《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时空分布及其地质意义》(王怿等,2023)。论文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戎嘉余、王怿、唐鹏、张小乐等联合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赵文金等,以及浙江省地质院汪隆武共同完成。编辑部对论文的主要作者戎嘉余院士和王怿研究员进行了问答式专访,请他们对简要阐述论文撰写前后的思路与后续研究的潜在意义,以飨读者。
矿化植物研究揭示我国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复杂陆地生态系统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柯寓,在副研究员万明礼的指导下,与助理研究员黄兴、研究员王军,以及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对产自我国山西省阳泉市本溪组的矿化植物标本开展了深入的系统分类学和古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古植物学与孢粉学论评》(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和《远古世界》(Palaeoworld)上。
锂同位素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冷导致了3.7亿年前的生物灭绝事件
团队系统重建了当时大陆风化作用转变的主要过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冷是驱动当时大陆风化体系和海水锂元素同位素变化以及弗拉斯阶–法门阶生物灭绝事件主要原因。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地球科学知名期刊《全球和行星变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