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构造带位于我国三大主要板块(华北、华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是中亚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由七个近平行且呈北西-南东走向的构造单元构成,由北向南分别为阿拉善地区、河西走廊地区、北祁连山地区、祁连地体、南祁连山地区、北柴达木地区(欧龙布鲁克地区)和柴达木地体。它们之间常发育奥陶纪的蛇绿岩带,表明祁连山及邻区当时主要为开阔海或弧后盆地环境,属于原特提斯洋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祁连山及邻区虽然现如今拼贴在一起,但在奥陶纪时它们的位置很可能相距甚远。
由于祁连山及邻区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它们在古地理研究中很少被讨论或图示,有时仅合为一个古地理单元(如柴达木-祁连地区)。古生物证据在研究板块和地体的边界位置,以及相对位置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祁连山及邻区的奥陶纪三叶虫十分丰富,因此,这些数据为原特提斯多岛洋(PTAO,Proto-Tethys Archipelagic Ocean)的古地理重建提供了重要信息。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鑫与团队成员合作,对祁连山及邻区中奥陶世末期-晚奥陶世(达瑞威尔晚期–凯迪期)的三叶虫动物群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并结合同时期全球其它地区的三叶虫数据,对37个地区46个层位的299个三叶虫属/亚属进行聚类分析(CA)和非度量性多元标度变换分析(NMDS)。研究结果为祁连山及邻区各地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原特提斯多岛洋的古地理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生物古地理信息。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在国际古生物学研究期刊《古生物学论文》(Papers in Palaeontology)。
研究发现,祁连山及邻区的三叶虫动物群表现出与哈萨克地体群、前科迪勒拉地体、Talesh地区、中天山-北山地区、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以及冈瓦纳低纬度地区的古地理联系,这些区域绝大多数被认为是原特提斯多岛洋的一部分。同时,原特提斯多岛洋的三叶虫动物群在古地理上更接近于冈瓦纳低纬度地区,而与劳伦-波罗的-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冈瓦纳中-高纬度地区的三叶虫动物群联系甚少。基于上述动物群的时空分布规律,小多股虫(Pliomerina)和/或中华赛美虫(Sinocybele)分区被定义为该时期原特提斯多岛洋的三叶虫生物地理区系,这一区系主要受低纬度气候带控制并被高纬度的寒流所影响。例如,华南板块及其邻区(如:Tarim,Annamia,Sibuma,East Qinling,Turkestan-Alai,Talesh)可能受赤道冷舌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生物地理亚区。
此次研究还首次系统地描述了青海门源(北祁连山地区)扣门子组中部(凯迪阶)的三叶虫动物群。该动物群包括三叶虫5科7属7种(新种Remopleurides zhangi),且显示出与同时期哈萨克地体群(如Chu-Ili地体、Chingiz-Tarbagatai地区以及Karatau-Naryn和North-Tien Shan微板块)、华北板块和劳伦板块之间密切的古地理联系。这一结论也与原特提斯多岛洋的古地理格局相一致。
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Xin Wei, Xiaocong Luan, Yuchen Zhang, Guanzhou Yan, Renbin Zhan. 2023. Katian (Late Ordovician) trilobites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ir palaeogeograph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to-Tethys Archipelagic Ocean.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e1532. http://doi.org/10.1002/spp2.1532.
CA和NMDS均显示出晚奥陶世PTAO与冈瓦纳大陆低纬度地区密切的古地理联系
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原特提斯多岛洋的古地理重建
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典型的原特提斯多岛洋三叶虫及其时空分布模式
青海门源扣门子组中部(凯迪阶)三叶虫新种Remopleurides zhangi sp. nov.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