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杂志:生物的生殖器官越大灭绝风险更高
(化石网报道)据快科技(凡凡):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生存的关键是进行交配。这就是存在雌雄形态不同现象的原因:雄性的长相和行为往往与其同类物种的雌性不同,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吸引和获得配偶。
比如雄性天堂鸟拥有亮眼的羽毛颜色和性感的舞蹈让它看起来更加端庄,或者雄性海象的鼻子很吸引人。然而,根据周三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生物的生殖器官太大会成为生物生存的障碍。
这项由史密森尼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撰写的研究报告显示,曾经有一个物种因为生殖器过大而导致其灭绝。
他们对介形类动物化石进行了研究,介形类动物是一种小型的类似虾的甲壳动物。通过对这类生物的研究表明具有更大和更长的性器官的生物灭绝速度比生殖器更小的同类物种高10倍。
这里的“投资”是指生殖器-即生物为生长更大的性器官所投入的能量。介形类动物的老祖先在为拥有大型性器官方面而投入大量的精力使他们无法进化出本来可以让它们更好地生存的特性。
共同作者兼古生物学家Gene Hunt在周三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解释道:“当雄性比雌性的生殖器更大、更长时,雄性物种的化石记录的寿命往往不会那么长,它们灭绝的风险更高。”
2018-04-20
-
石器时代北欧居民的主要食物是鱼类
石器时代北欧居民的主要食物是鱼类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译:闫勇):4月9日,科学北欧网对瑞典隆德大学考古学者的一项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该成果显示石器时代北欧居民的主要食物是鱼类,他们主要就地取材,并不会为了获取食物而到处迁徙。
隆德大学考古与远古历史系教授托比约恩·阿尔斯特罗姆(Torbjorn Ahlstrom)与博士生亚当·博伊修斯(Adam Boethius)对四个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82位北欧人的骨骼,以及这些遗址中的动物骨骸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研究,探寻当时人们的饮食结构。由于鱼骨的分解速度比哺乳动物骨骼要快,因此研究人员不得不使用非常细密的网对遗址中的骨骸进行筛查,以此来找出其中残留的鱼骨。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4个遗址中的古代居民都有大量食用鱼类的迹象,而且鱼类在当时北欧人蛋白质来源中至少占50%。研究人员还发现,当时的人们都是就地取材,在淡水湖或者河流附近生活的人经常吃鲤鱼、鲈鱼、梭鱼和江鳕;住在海边的居民常吃鳕鱼、鲱鱼、鲽鱼等海水鱼类。研究并没有发现鲑鱼和鳗鱼等洄游鱼类。
博伊修斯表示,渔业的主导地位对于我们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与捕猎陆地哺乳动物相比,捕鱼相对稳定,因此,这也表明北欧远古居民定居生活的出现要比此前预计的要早。
2018-04-20
-
微生物腐解分析挑战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类可疑的内部器官解释
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所经历的的五个腐解阶段图解
(化石网报道)据科学网(张行勇):近些年来,有关寒武纪蜕皮类群的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化石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五亿多年前的生物在死亡后经过微生物腐解、压实作用和矿物交替后仍然能够保存极为脆弱的脑子、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在澄江化石库中二维保存的化石印痕中区分出这些三维结构更是让一些学者费解。
由西北大学刘建妮教授领衔的中德合作研究团队,对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化石上发现的“脑子和神经系统”结构研究后,给出了不一样的埋藏学解释。他们认为: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化石肠道细菌在腐解过程中所形成的微生物膜,其形态及位置多变,与现生节肢动物稳定的脑部结构完全不同;同时,肠道细菌在腐解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部形态结构,该结构与保存在化石的“脑子和神经系统”假象完全吻合。
此外,现生生物腐解的实验结果表明,脑部是生物腐解过程中最先消失的结构之一。这些结合起来的证据,对于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的内部结构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埋藏学解释。4月11日,《英国皇家学报:生物科学》(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B )在线将该研究成果内容以“微生物腐解分析挑战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类可疑的内部器官解释”为题发表。
2018-04-20
-
科学家发现眉毛对人类进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石网报道)据新浪科技(叶子):科学家近日发现,眉毛对人类进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类祖先最初就是通过眉毛学会沟通的。
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运用高度灵活的眉毛表达情绪能够帮助早期人类传达认可、同情等信息。科学家认为,这对于人类生存而言十分关键,因为有了这种沟通能力之后,人类便可以合作共事,而不用在野外独自挣扎。这可能也是现代人类与早期人类相比前额更平坦、眉毛更清晰的原因。
该团队利用一款3D设计软件,对一枚名为Kabwe 1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的眉脊展开研究。这名古人类生活在距今20万至60万年前。
在此基础上,他们否决了两种常用于解释古人类眉脊突出的理论。一种理论认为,眉脊是为了填补古人类扁平的颅骨与眼眶中间的空隙;另一种则认为,眉脊是为了在咀嚼时维持头骨的稳定。如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变化可能与社会因素有关。
解剖学教授保罗·奥希金斯表示:“我们认为,社会交往可能在其中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研究人员解释道,人类面部在过去10万年间不断缩小,具有交流作用的前额便是这一变化的“副产品”。而从2万年前开始,随着人类从狩猎文明向农业文明转变,食物种类和体力活动渐趋一致,这一变化过程也随之加速。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约克大学考古学院的潘妮·斯皮金斯博士(Dr Penny Spikins)指出:“现代人类是最后一支存活下来的人类。当我们的近亲尼安德特人消亡之后,我们便迅速占领全球,甚至在极端环境中也得以存活。这与人类建立大型社交网络有很大关联。例如,史前现代人类已经学会了避免近亲繁殖,在境况艰难时还会去投奔远方的亲朋好友。”
斯皮金斯博士表示,眉毛的动作不仅能让我们表达复杂情绪,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其他人的情绪。例如,“眉毛快速上挑”在“很多文化中都有认出了对方、愿意进行社交之意”,而“皱起眉头则可表达同情心”。
她补充道:“与其它已经灭绝的人类旁支相比,现代人类拥有谜一般出色的交往沟通能力。而眉毛便是补上这块拼图的最后一块拼版。”
2018-04-20
-
英国萨默塞特发现迄今为止最大海洋爬行动物化石
?
英国萨默塞特发现迄今为止最大海洋爬行动物化石
?(化石网报道)据cnBeta:外媒SlashGear报道,近日科学家新发现的骨骼化石被认为属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海洋爬行动物。科学家最初发现这个鱼龙骨骼化石时,只发现了一块骨骼。这不是科学家首次发现鱼龙,但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
科学家们能够通过一块骨骼估计这个鱼龙的体型大小。鱼龙从早三叠世至晚白垩纪一直生活在地球上。研究人员Dean R. Lomax写道:“晚三叠世最大的鱼龙是shastasaurid鱼龙(萨斯特鱼龙科),体长从6米到20多米不等。[Shonisaurus sikanniensis]是此前已知的最大鱼龙,估计体长约为21米。”
最新发现的鱼龙体长预计在20到26米之间。这不是地球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动物 - 但它很接近。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动物仍然生活在我们的星球上 - 这是蓝鲸,体长可超过30米。
最新发现的鱼龙骨骼化石是一个鱼龙下颚骨骼部分。“有些鱼龙比同时代的晚三叠纪的恐龙更大,”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它们的体型,巨型鱼龙的单独骨骼碎片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恐龙的骨骼碎片。”
这个最新的鱼龙骨骼化石是在英国萨默塞特的Lilstock发现的。
2018-04-12
-
北美洲页岩气的形成与恐龙时代白垩纪火山灰有关?
?(化石网报道)据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崔爽):近日,美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称“白垩纪的火山灰可能使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碳氢化合物聚集形成了今天北美洲的部分页岩油气储藏”。
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美国得克萨斯州到蒙大拿州的页岩油气田与距今约1.45亿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火山灰有关,该结论可能也适用于其他时期和地区形成的页岩油气。
什么是页岩气?它的形成竟然与恐龙时代火山灰有关?近日,科技日报实习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付碧宏研究员,请他帮忙解开疑团。
来自生物大灭绝后的藻类繁衍
在相关论文中,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北美洲的部分油气田形成于约1亿至9000万年前,即恐龙时代晚期,当时地球火山活动非常活跃,使得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气候温暖。如今的北美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在当时是浅海,火山灰在海底沉积,形成岩石。
“这个研究解释了页岩气形成和白垩纪生物灭绝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地球历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付碧宏肯定了相关研究的科学价值。据他解释,页岩气的形成和历史上几次生物大灭绝直接相关:已经证实的就包括4.49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3.77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以及本次证实的白垩纪时期。“这是有据可查的与页岩气形成相关的最近一次生物大灭绝。”付碧宏说。
据付碧宏介绍,这五个时期黑色页岩的形成都是差不多的情形:火山岩浆活动和海底岩浆喷发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海洋酸化,大量海洋生物灭绝,喷发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生物窒息灭绝。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一段时期以后,藻类生物在海洋或湖泊中大量繁衍,其生物量巨大,经埋藏后形成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在这种还原环境中,不仅形成油气,还形成金属矿产。“黑色页岩可以一层一层薄薄地揭下来,像一页页的书。页岩气一般就指生成和聚集在这种黑色页岩中的天然气。”付碧宏说。
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常规天然气相同。但常规天然气形成后会运移到其他储层中,而页岩气不同,它被吸附在油页岩中,以气或油的形式存在,给开采带来很大难度。
“页岩气革命”将改写能源版图
我国是世界上页岩气可采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的第三大页岩气产区,目前每年产量已近百亿立方米。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页岩气的开采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短缺状况、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美国页岩气开采已有百年历史,但由于技术要求高,近十几年才有突破性进展,开采成本大大降低。我国的页岩气开采则是近十年的事情。2009年起,我国正式将页岩气开发纳入能源供应版图,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页岩气吸附在页岩内部,开采时必须把页岩打碎,注入高压流体(水)破坏页岩层,才能将吸附的页岩气释放出来。”付碧宏解释道。我国目前大量开采的页岩气都是奥陶纪末期以来形成的,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主的黑色页岩,其分布面积广、厚度大,页岩气储量丰富,工业开采价值大。
“伴随能源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煤改气’等环保措施的加强,我国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学习引进和消化,页岩气开采技术不断成熟。西南和湖北、湖南地区的黑色页岩分布广、厚度大,‘两桶油’等国企的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投入。这些都是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付碧宏说。
世界页岩气资源量为457万亿立方米,同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其中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87万亿立方米。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6万亿立方米,规模化开发的潜力很大。根据我国页岩气发展规划,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场开拓顺利的情况下,力争202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2030年实现800至1000亿立方米。
页岩气的成功开发曾对美国天然气市场和全球能源供需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从零开始到产量第三,未来“页岩气革命”也将改写我国的能源版图。
2018-04-12
-
西非约鲁巴人8%的DNA来自一个未知的人类“幽灵”祖先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微特稿(欧飒):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一些西非人可能继承了未知祖先的基因。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分析50名西非约鲁巴人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现其中大约8%的DNA来自一个未知“幽灵”祖先。
虽然智人可能是唯一留存到今天的古人类人种,几万年前,地球上生活着若干种古人类。他们交叉繁衍,使得已经灭绝的古人类的一些DNA留在现代人身上,例如科学家在非洲后裔以外的人身上发现尼安德特人DNA,在亚洲后裔身上发现丹尼索瓦人DNA。
研究人员说,DNA分析显示,约鲁巴人的“幽灵”祖先不可能是尼安德特人或丹尼索瓦人。他们推测,“幽灵”祖先可能是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海德堡人,或迄今为止仍不为人知的一种古人类。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马克·托马斯告诉《新科学家》杂志,无论“幽灵”祖先的答案是什么,这项研究再次,人类不是进化自一个单一人群。
2018-04-12
-
2.8万年前智人头骨“Cro-Magnon 1”法国出土150周年 学者重新研究发现肿瘤
2.8万年前智人头骨“Cro-Magnon 1”法国出土150周年,学者重新研究发现肿瘤 (化石网报道)人类学家于1868年在法国西南部发现一个男性头骨,学界后来经过多次鉴定,认为它是来自近2.8万年前的远古人类,将之命名为“Cro-Magnon 1”。正值头骨出土150周年,法国研究团队最近重新检验头骨,推断该智人在世时,不幸患有神经纤维瘤症,额头长有巨大肿块。
2018-04-12
-
有毒开花植物在小行星撞击前已经威胁恐龙生存
?(化石网报道)据cnbeta:外媒报道,有确凿的科学证据显示,一颗古老小行星对墨西哥海岸的撞击是导致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但新的研究表明,实际上这种巨型动物早在迁徙途中就已经遭到了致命毒害。最近发表在《Idea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的研究文章指出,第一批开花植物早在致命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就已经出现,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有毒物种。
奥尔巴尼大学教授、进化心理学家、研究论文联合作者Gordon Gallup指出,由于恐龙进化速度太慢导致其无法获得一种习得味觉嫌恶--这能让它们将一些食物的味道跟危险联系在一起。相反,即便它们的肠胃出现不适但仍不停地咀嚼着有毒物质。
Gallup在本周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小行星在恐龙灭绝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无法学会实用特定植物的心理缺陷已经给这一物种带来严重的生存压力。
另外,Gallup及其前学生Michael J. Frederick还曾对被认为是恐龙后代的鸟类和鳄鱼物种展开过研究,它们则可能发展出了味觉上的嫌恶感。
2018-04-12
-
加拿大发现1.3万年前古人类足迹化石 可能是北美最古老的人类足迹
加拿大发现1.3万年前古人类足迹化石,可能是北美最古老的人类足迹
(化石网报道)据cnBeta:外媒BGR报道,加拿大的考古学家近日发现了多个古人类的足迹,这可能是北美人类迁徙最早的已知证据。在太平洋海岸发现的这些足迹让人们了解了大约13,000年前居住在该大陆上的古人类的生活情况,并且可能有助于揭示古人类在最后一次冰河期后的旅程。
据悉,这些13000年的古人类足迹被埋在海岸线的深处,最初留在软土中,埋在地下并随后变硬。考古学家总共发现了三种不同尺寸的足迹,表明它们讲述了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沿着海岸线前行的故事。
这些足迹对科学家来说极其宝贵。在这项发现之前,北美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足迹被认为距今约5000年。南美发现了比这更古老的人类足迹,但人类如何通过现在的美国和加拿大迁移仍然是一个谜。
该研究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解释了这些古人类足迹如何支持一种特定的人类迁徙至该大陆的理论。这个假设是,在最后一次冰河期后,人类被认为是经过现在西伯利亚的一座陆桥进入北美后沿着太平洋海岸向南行进的。早期人类可能依靠海洋获取资源。
2018-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