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部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3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基础部党支部在动物室会议室召开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会议由支部书记王博主持。
会上,王博首先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部分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党章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等文件以及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观看了江苏先锋网视频《战“役”先锋》。通过学习,支部成员进一步强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会,加深了对国家与研究所“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与任务的了解。
随后,王博代表支部委员会向党员大会述职,回顾了2020年的支部工作情况,查摆存在问题与不足,并请支部党员进行评议。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规定的职责任务,以及对照贯彻中国科学院党组部署要求和巡视整改情况,支部成员对支委工作做了热烈讨论,指出支部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包括学习方式与内容单调、联系群众不够和缺少新党员加入以及工作作风有待提高等。
同时,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支部在党小组范围内依次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批评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政治站位、表率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包括政治理论学习、科研工作以及对所里布置的任务执行程度等。通过本次组织生活会,支部在学习方式与频次、与群众联系程度及新党员发展,以及工作作风存在不少问题;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少、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以及科研创新性与积极性程度不高等问题是党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查摆出的问题与不足,支委会经过认真讨论列出了整改方案,表示今后将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支部学习方式方法;强化与群众的联系,探索实行支委与群众联系制,积极开展组织发展工作;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最后参会党员们进行了民主测评。
-
机关二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3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机关第二党支部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支部16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支部书记王溱主持。
首先,王溱和支部委员胡妍妍、李洁,分别带领大家集中学习了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内容,观看了江苏先锋网视频《战“役”先锋》,大家就此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分享了学习心得,感慨和平来之不易,强调了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积极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等。
随后,王溱代表支部委员会进行了述职,汇报了2020年度支部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查摆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抓手不多、吸引力有限,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调查研究和支部交流仍需进一步加强等,同时介绍了支部2021年的工作重点内容,并组织支部党员进行民主评议。
最后,支部各位党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位党员对照合格党员标准、入党誓词、身边先进典型等,联系实际,查找了自身在思想、学习、工作、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政治理论素养高度和深度不够、基层了解不够、与科研人员交流较少、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等。党员之间也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每位党员还按照要求针对自身的机关工作作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坦诚交流,互相指出存在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和建议。。
杨涛在会议最后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此次组织生活会的效果,也对支部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作为服务部门,一定要学习和掌握好政策,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服务意识,深入调研,多了解科研人员需求;同时要做好宣传,把党的声音、党的政策传出去;提高站位,多为研究所的各项工作出谋划策。
-
机关一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3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机关第一党支部召开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到会指导,会议由支部书记陈孝政主持。
会议首先进行了集体学习交流。先后由方军、王丹、李颖和石燕带领支部党员集体学习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等内容,领学者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学习感受,支部党员积极参与讨论。
随后,陈孝政代表支部委员会向党员大会述职,回顾了2020年的支部工作情况,查摆存在问题与不足,比如政治学习组织不够、支部活动形式单调、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请支部党员进行评议。
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支部各位党员围绕思想、作风、工作、生活依次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批评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工作上主动创新不足、提升管理思路不够清晰等问题,也有部分党员工作担当不足、作风建设有待提升、党员之间存在交流较少、只顾自己眼前“一亩三分地”等问题。会上,支部党员就事论事,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自我批评与批评他人兼而有之,坦诚互助,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增进团结、凝聚力量的目的。最后参会党员们进行了民主测评。
张建成在会议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此次组织生活会的效果,强调组织生活首先要旗帜鲜明的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组织生活会上大家把存在问题做了认真剖析,后续一定要注重整改落实,避免出现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的现象。作为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主动性和前瞻性,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共同做好研究所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2021年发展战略研讨会
为进一步谋划研究所“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任务、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3月2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2021年发展战略研讨会。南京古生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战略咨询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各职能部门正副职、各党支部书记等共4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主持。
南京古生物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博、科技处副处长王丹分别就现阶段研究所门类人才分布及需求情况、承担及争取科研项目情况等做了汇报,詹仁斌传达了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的指导思想。相关报告对当前研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这是关系到研究所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主动谋划并尽快采取措施。
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南京古生物所门类人才队伍建设、重大项目争取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与会人员普遍表示,当前研究所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研究所整体发展态势是好的,大家对南京古生物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南京古生物所的核心竞争力是门类齐全的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实力,但现阶段学科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招生招聘、人才培养、岗位设置、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民经济始终是南京古生物所的历史使命,应当积极主动与能源生产部门深入业务交流、推进资源共享、加强共建合作。此外,在保持门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也要积极在学科前沿和交叉融合等方面争取新进展和突破性成果。
与会人员还就研究所重大项目任务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与引进、评价考核政策等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讨。
会议最后由詹仁斌总结发言。他强调,在当前新形势下,南京古生物所既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但也拥有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大家一定要建立起自信心,始终牢记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着力提升服务国家需求能力,积极争取科研生产任务,抓好重大成果产出,抓好人才培养,不遗余力地打造研究所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共同推进研究所健康可持续发展。
-
南京古生物所举办女性健康知识讲座
为落实中国科学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工作部署,积极响应江苏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的号召,开展好“我为女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3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工会、女工委、妇联联合组织了一场女性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特别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王美莲主任医师为全所女职工进行授课和答疑。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曹长群参加并致欢迎词。
王美莲在2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按照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保健要点,解读了女性健康预防重点、常见病以及病因,为大家讲解了如何解读体检结果,并进行了健康提醒。王主任还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且全面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此次活动是“科苑女性活动月”的组成内容之一。3月5日,南京古生物所妇联、女工委还组织在所女职工收听、收看了“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学党史 忆初心 颂党恩”的视频会议。本月后期还将持续开展女性相关主题活动。
-
玄武区区长钱维一行调研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3月15日,南京市玄武区委副书记、区长钱维,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马千山一行来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物馆进行现场调研。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詹仁斌介绍了南京古生物所的概况,感谢玄武区政府对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升级改造和运行期间给予的各方面积极支持,表示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在服务社会、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张建成介绍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近期在免费开放运行和疫情防控等方面采取的多项举措。
钱维一行在博物馆负责人带领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博物馆展览,详细了解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展示内容、化石标本和运行机制,对博物馆在提升运营水平、拓展研学活动、强化文创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建议。钱维对于南京古生物所和博物馆长期以来致力于地方社会的科学普及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希望升级改造以后的古生物博物馆在推动全民科普素养、加强科学传播方面再接再厉,作出新贡献。
-
内蒙古乌海“植物庞贝城”化石保护与旅游开发交流会在宁召开
3月9日上午,内蒙古乌海“植物庞贝城”化石保护与旅游开发座谈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来自乌海市、兰州大学、南京古生物所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王军主持。
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首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并简要介绍了南京古生物所的发展历史、专业优势和国际影响力情况。他指出,乌海“植物庞贝城”古植物研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离不开乌海市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乌海“植物庞贝城”是一个国际级的化石宝藏,希望科研人员与当地开展更加深入合作,积极推动“植物庞贝城”的原址保护和当地博物馆科普展示,这不仅能够为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做出贡献,而且也符合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转型,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南京古生物所也将全力支持地方推动相关工作。
座谈会上,乌海市委原副书记、乌达矿务局原书记、内蒙古煤炭安全监察厅原党委副书记张海旺回顾了地方与科研团队长期以来良好的合作历史,强调了乌海“植物庞贝城”化石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乌海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侯晓江表示,乌海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必定是要进行城市转型,建立绿色生态的城市品牌,“植物庞贝城”是乌海市向旅游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希望双方能够紧密合作,推动科学事业和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乌海市海勃湾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洪波随后在讲话中强调,此次科研成果的发布有助于提升大众对化石的保护意识和当地人民的自豪感,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和支持,并积极推动“植物庞贝城”博物馆专题建设,希望能够通过与南京古生物所的长期合作,打造出乌海文旅发展的新闪光点。其他与会领导和专家也分别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座谈交流会后,与会人员参加了内蒙古“植物庞贝城”新进展发布会,听取了王军关于“植物庞贝城”最新重要研究进展的报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科学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江苏科技报、新京报、江苏电视台、南京广电、化石网等媒体参加发布会并就相关成果进行了报道。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2021年度各部门工作计划交流会
3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研究所各部门工作计划交流会。南京古生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主持。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深入谋划“十四五”开局、部署推动研究所全年重点工作,开启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新征程。会上,南京古生物所各科研、应用、支撑、管理部门负责人就本部门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分别进行了报告,分管所领导就相关工作提出了补充和要求。与会人员也就相关工作的重点难点积极建言献策,探讨各部门协作共同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会上,詹仁斌传达了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总结了南京古生物所2021年度重点工作,并就如何贯彻落实提出了要求。他希望各部门负责人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责任心,始终牢记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推动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2021年工作目标,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建所70周年。
会议还通报了2020年中国科学院资源生态环境领域研究所学科方向评估结果,南京古生物所提交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两个学科方向被国际专家一致评估为“国际一流国际领先”。
-
内蒙古“植物庞贝城”发现种子植物的姊妹类群
种子植物是一类具有维管组织且能够用种子繁殖的植物,一般认为是由蕨类植物经前裸子植物演化而来。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在内蒙古乌海“植物庞贝城”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瓢叶目植物化石,确认了它具有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方式,同时又具有种子植物的木材结构,是种子植物的姊妹类群——前裸子植物的一员,解决了困扰古植物学界近百年的谜团。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8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种子植物是一类具有维管组织且能够用种子繁殖的植物,一般认为是由蕨类植物经前裸子植物演化而来。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在内蒙古乌海“植物庞贝城”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瓢叶目植物化石,确认了它具有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方式,同时又具有种子植物的木材结构,是种子植物的姊妹类群——前裸子植物的一员,解决了困扰古植物学界近百年的谜团。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8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瓢叶目包括20余属50余种,是常见于煤系地层的一组古老植物类群,主要生活在3.23亿到2.52亿年前,在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中消失。它是华夏植物群的特色和代表类群之一,也是石炭-二叠纪植物群中最常见,但研究最薄弱的一组植物。其植物系统分类位置从1931年该目建立以来始终是个谜团,曾被认为是真蕨类、楔叶类、前裸子植物,或者一个独立的分类单元。之所以无法定论,关键在于缺乏植物的整体形态和内部解剖信息;已有的化石材料十分差强人意,较碎小,更无解剖学特征。这些关键特征的突破,有赖于完整而兼有内部解剖结构保存的化石标本的发现。
由王军研究团队2012年命名和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乌海“植物庞贝城”,是大约三亿年前的赤道低纬度热带雨林地区,雨水丰沛,阳光充足,为广阔的沼泽平原。当时,在乌海市乌达区西北方忽然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炙热的火山灰飘落下来,终结了这个盛极一时的森林王国。火山灰将所有的植物封存起来,避免了腐烂或被其他生物体吞噬,3亿年后的今天,大量保存完好的植物化石得以面世。
透过火山灰中保存下来的植物化石,为揭开古植物学最大的谜团之一——瓢叶目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机会。来自于内蒙古乌海“植物庞贝城”的瓢叶目家族新物种Paratingia wuhaia(乌海拟齿叶),同时具有孢子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裸子植物的木材结构,因此属于典型的前裸子植物!这一发现揭示了孢子植物向种子植物演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彻底解决了瓢叶目在生命演化树中的位置,即系统分类属性及其亲缘关系。从此,瓢叶目植物可以走进生命树,载入教科书!
相关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捷克科学院地调所、西波西米亚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机构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此次发现的新物种“乌海拟齿叶”整个树冠得以保存,同时繁殖果穗和叶子外观形态及内部结构兼有保存。这正是该新种的化石产地内蒙古乌达煤田,即“植物庞贝城”这个植物化石宝库的珍贵而巨大优势——化石保存完好。通过对“乌海拟齿叶”的整体复原研究,科研人员认为它与种子植物的亲缘关系比与蕨类植物更密切,而且“乌海拟齿叶”演化出了由叶子变化而来的复杂的似球果繁殖器官孢子囊穗。因此,可以确认“乌海拟齿叶”和它所属的瓢叶目属于前裸子植物——这类植物最早见于泥盆纪,并由此演化出了种子植物。
另一方面,瓢叶目的地质年代是从早石炭世到二叠纪末,这一发现将前裸子植物的地质时间范围延长了大约6千万年(原来认为是从中泥盆世3.9亿年-晚石炭世3.1亿年绝灭;现在应该是中泥盆世-石炭-二叠纪末)。这同时表明,在种子植物分化出来(3.6亿年的晚泥盆世)之后的大约1.1亿年间,以瓢叶目为代表的前裸子植物持续多样化,直至二叠纪末。换言之,在泥盆-石炭-二叠纪时期,种子植物的祖先——前裸子植物,在最早的种子植物分化出来之后,也逐步呈现多样化,并独立发展出类似于球果的繁殖器官,并没有像先前认为的那样迅速灭绝。
尽管瓢叶目植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大,但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它们也是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受害者。这次大灭绝毁灭了全球的沼泽生态系统,而伴随着瓢叶目赖以生存的环境消失的,该目也随之灭绝。
该项研究的合作者,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Jason Hilton博士说,在上世纪30年代,瓢叶目刚被建立之初,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植物种群,但科学家们把它们当作一个“分类学足球”,无休止地在球场上踢来踢去,却没有一个人鉴定出它们在“生命故事”中的角色而完成“射门归类”这一致胜目标。正是得益于中国“植物庞贝城”中的这些完整而精美的标本,我们才得以重建“乌海拟齿叶”这一瓢叶目植物新种,并最终探明了这组植物的亲缘关系及其重要的生命演化意义。
王军认为,本项研究除了揭开古植物学最大的谜团之一,明确了瓢叶目的植物学分类位置,同时还具有多项重要意义。
一是表明“植物庞贝城”是一个化石宝库,蕴藏着许多古植物世界的重要突破。当前“乌海拟齿叶”的整体重建只是其中之一,后续还将公布多个植物新种的整体重建。
二是本次瓢叶目的分类位置的确定,代表了中国学者对于古植物分类学的重大贡献。在此之前,世界晚古生代四大植物地理区——欧美、华夏、安加拉、冈瓦纳植物群共建立了30余目的植物类群,只有大羽羊齿目是由李星学、姚兆奇等老一代中国学者基于对我国化石材料的研究而确立其系统位置的,其它目的研究和确立均由国外研究专家确立。
三是为追索“华夏植物群”之根提供了重要线索。当前成果表明华夏植物群可能起源于我国的泥盆纪植物群,而非原先认识的起源于石炭纪欧美植物群。
四是“植物庞贝城”的化石收藏,是世界上成煤植物群标本数量最大的收藏,对“植物庞贝城”的实际复原,也代表了世界上最大面积远古森林的实际复原。换言之,煤是植物形成的,但要向公众回答“煤是什么植物形成的?”,“植物庞贝城”的收藏和研究能够把这个问题回答得最好,它不仅能够直观地说明形成煤的植物个体的外观形态,而且能够展示最大面积的远古成煤沼泽森林的实际面貌。迄今为止,王军研究团队累计已获得5000多平方米的实际复原数据。
此项研究成果历时二十余年,凝结了团队所有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和重点项目、中科院先导B、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等的资助,感谢中科院、基金委的支持,感谢古生物所的科研平台,感谢所领导一如既往的积极支持,感谢古植物孢粉研究室给予的帮助!当前新种谨以“乌海拟齿叶”命名,以此致敬贺兰山脚下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同时感谢乌海市人民政府及海勃湾区、乌达区区政府以及当地企业长期以来对“植物庞贝城”发掘和研究的大力支持。
论文相关信息:Jun Wang, Jason Hilton, Hermann W. Pfefferkorn, Shijun Wang, Yi Zhang, Jiri Bek, Josef Psenicka, Leyla J. Seyfullah, David Dilcher, 2021, Ancient noeggerathialean reveals the seed plant sister group diversified alongside the primary seed plant radiation, PNAS. https://doi.org/10.1073/pnas.2013442118
内蒙古乌海“植物庞贝城”野外剖面
瓢叶目家族新物种Paratingia wuhaia(乌海拟齿叶),左为化石,右为复原图
-
陕西省地调院一行调研南京古生物所
2021年3月1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蒲明辉一行来访调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以及有关部门责任人出席调研座谈会。
詹仁斌首先简要介绍了南京古生物所的发展历史、机构概况和专业优势。经过几代古生物学家的积累和传承,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化石门类齐全,专业队伍成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与国内外相关单位保持着深厚的合作关系,合作成果丰硕。詹仁斌在讲话中还指出,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地质古生物资源,今后南京古生物所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可以在科学研究、资源勘探、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交流经验,开展合作。
蒲明辉随后介绍了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的基本情况,并肯定了与南京古生物所开展进一步深入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陕西省是化石资源大省,近期正在谋划成立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他希望接下来双方能够在地层古生物领域深入合作,加强学术交流,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期待在科学研究、生产工作、化石保护和科学传播等多方面取得系列合作成果。
会后,蒲明辉一行还参观南京古生物所地层古生物咨询中心、实验技术中心和科学传播中心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等,详细了解了研究所的支撑服务体系和科学传播工作。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主任罗乾周、人事处副处长童双燕、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地质遗迹调查所副所长郭岐明等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