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古生物所2025年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圆满结营
为解决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丰富职工子女假期生活,增强“小南古人”的归属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会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幸福南古·不负所‘托’——职工子女暑假托管班”。为期两周的托管期于7月11日圆满结营,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一抹充实而美好的色彩。为解决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丰富职工子女假期生活,增强“小南古人”的归属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会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幸福南古·不负所‘托’——职工子女暑假托管班”。为期两周的托管期于7月11日圆满结营,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一抹充实而美好的色彩。托管期间,工会与志愿者们全心投入,细致安排,打造了多元且富有创意的课程体系。除了提供贴心的课业辅导,还开设了了涵盖科普探索、文化体验、能力提升与兴趣培养的多门特色课程:包括博物馆参观研学、古生物科普讲座、安全常识教育、聆听科学家故事、科学手工制作、观看科学纪录片、志愿者服务体验、羽毛球教学等。这些课程不仅扩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进一步激发科学探索兴趣,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首届托管班的成功举办,赢得了职工的广泛好评和一致认可。家长们纷纷表示,托管班切实解决了自身困难,也让孩子们在安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深刻感受到了研究所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未来,南京古生物所工会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服务质量,继续为职工子女供更多优质的成长机会,更好地营造南京古生物所的创新文化氛围,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也让“幸福南古”真正在每一位南古人心里生根发芽。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警示教育大会
7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召开全所警示教育大会。南京古生物所在宁职工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主持。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赵方臣指出,研究所每年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旨在不断强化全所职工对纪律规矩的认同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会上,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作了题为《系好学术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专题报告。王军强调,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坚持唯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价值坚守,时刻讲求严谨、严肃、严格、严密,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俊杰作专题廉政报告和警示教育,通报了近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尤其是违规吃喝的典型案例、违反保密规定案例以及研究所内部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吕俊杰强调,要引以为戒,检身正己,摒弃“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传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王军在总结时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义不容辞扛起科技“国家队”的职责使命;二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同时,注重家风家教建设;三要着力以学促干,把学的成效充分转化干事创业的实效。希望大家主动从老一辈科学家科研报国、廉洁自律的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增强聚焦主责主业、潜心致研攻关的纪律定力,把个人的学术追求融入到科技强国建设实践中,为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凝心聚力、蓄势赋能。
-
南京古生物所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大会
7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二楼报告厅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大会。南京古生物所在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职职工党员、研究生党员、离退休党员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主持。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赵方臣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优良作风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凝心聚力》为题作专题党课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以来关于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解读了研究所学习教育落实情况及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他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所党员干部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为加快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强保障。大会还进行了表彰仪式。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宣读2025年“光荣在党50年”名单,赵方臣为到会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林云峰、茅永强两位同志颁发并佩戴纪念章。随后,赵方臣还带领3位新党员面向党旗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俊杰向新党员赠送了红色书籍,勉励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最后,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圆满落幕。会前,南京古生物所党委还走访慰问了部分老党员。<!--!doctype-->
-
南京古生物所参加第二十届国际石炭纪–二叠纪大会暨海西造山带会议
6月24日至27日,第二十届国际石炭纪–二叠纪大会(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暨海西造山带会议(VARISCAN Meeting 2025)联合会议在法国图卢兹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晚古生代研究团队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共19人参加此次会议。大会以“News from the Paleozoic World”为主题,来自全球研究晚古生代的科研工作者近200人齐聚一堂,旨在打造一个促进跨领域对话的学术平台,以深化对晚古生代地球系统复杂演化历程的认知。大会共设10个专题,涵盖了3场大会报告、11场专题特邀报告、117个口头报告和41个展板报告。石炭系分会副主席、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陈吉涛组织并主持3个专题,包括B2 (Stratigrahic subdivision of the Carboniferous and its paleontological content), B4 (Co-evolution of life and environments under high-resolution Pennsylvanian time scale)和E1 (Global carbon cycling, paleoclimate changes and marine redox landscape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在B4分会场,研究员祁玉平代表团队系统介绍了石炭系格舍尔阶底界“金钉子”研究进展,受到与会学者的一致认可。二叠系分会秘书、研究员张以春组织并主持专题B3 (Permian biota and stratigraphy),并在二叠系分会内部工作会议上汇报了沃德阶底界工作组的研究进展及通讯期刊(Permophiles)的发展情况。会议期间,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授予南京古生物所副研究员宋俊俊SDS Grants 2025 Prize,该奖项设立于2024年,旨在全世界范围内资助和奖励投身泥盆系工作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这是第一次有中国学者获得该奖项。大会闭幕式上还从117个口头报告中评选出2个优秀口头报告奖,南京古生物所博士生仲钰天荣获该奖项。会议上,南京古生物所科研团队与国际同行深入交流,充分展现了研究团队在晚古生代古生物学、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相关领域的领先水平。
-
南京古生物所代表访问日本北海道大学共探合作前景
应亚洲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东京大学教授Kazuyoshi Endo和日本古生物学会2025年年会执委会主席Toshihiro Yamada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一行于6月26-30日访问日本北海道大学,参加日本古生物学会2025年年会。应亚洲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东京大学教授Kazuyoshi Endo和日本古生物学会2025年年会执委会主席Toshihiro Yamada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一行于6月26-30日访问日本北海道大学,参加日本古生物学会2025年年会。会议期间完成了日本古生物学会换届改选工作,王军作为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与旧任日本古生物学会理事长Akihisa Kitamura,及新任理事长Takao Ubukata进行了意见交流,并对今后的中日古生物学会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会上,王军还特邀作了题为《二叠纪植物庞贝城:一片形成于3亿年前的成煤沼泽森林》的大会报告,介绍了我国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的内蒙古乌达煤田早二叠世“植物庞贝城”相关研究成果。此次访问期间,南京古生物所代表在6月27日参加了在日本札幌召开中日亚古理事座谈会。会议聚焦化石研究、地层学及东亚地区的古地理演化等前沿领域,主要探讨在亚洲古生物协会框架下如何深化双边合作。会上,我方代表简要介绍了亚洲古生物协会自2019年建立以来研究所的交流合作成果。报告以中国古生物学会“十大进展”评选、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成果及2024年发表于《科学》杂志的重大成果为脉络,重点介绍了南京古生物所近年来取得的多项重要科研进展,包括发现距今16.3亿年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和埃迪卡拉纪冠群海绵Helicolocellus。在讨论环节,王军重点提出三项合作倡议:一是联合中国、日本、欧洲的著名化石点,开展火山灰与化石保存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二是推进 “深时东亚古地理”项目合作,邀请日方提供地球化学与古植物资料支持;三是继续深化双方在中生代古植物演化、放射虫生物地层对比(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协作),以及通过融合化石记录与现代生物学手段探索早期动物起源等方向的联合研究。双方还确认了未来会议交流计划,同意将在2027年于泰国召开的第三届亚洲古生物大会(APC3)上共同组织设立专题会议,并积极推动青年学者互访交流,鼓励在“深地计划”等框架下联合申请科研合作。此次中日古生物学交流活动巩固了中日双方在古生物领域的合作意愿,为未来东亚地区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
南京古生物所参加第七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
6月17日-18日,第七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召开。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军受邀出席,所内十余位科学传播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本次会议。大会开幕式上,王军在致辞中对科普工作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坚持科学与趣味并重,讲好“化石故事”;二是推动跨界融合,借助新技术打破科普时空界限;三是扎根基层与社会协作,让地学知识惠及更多群体。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刘俊在致辞中表示,古生物学不仅要深耕基础研究,更要创新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要建立更有效的科学传播体系,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前沿科学。大会为新入选“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授牌。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王军、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长苏涛和北京大学教授江大勇,分别以《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与挑战——生命与环境的视角》、《世界地质遗产“植物庞贝城”:科研和科普的双向奔赴》、《青藏高原差异隆升历史及其生物学效应》、《蛟龙入海: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的多样性》为题作特邀报告,探讨科普工作中的认知壁垒,分享了前沿科学成果向科普内容转化的实践和思考,实现科研与科普双向赋能。本次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主办,旨在推动地质古生物知识的普及,促进地质科学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会议聚焦“地质科普与文旅融合、自然类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新媒体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古生物文创产品如何激发公众兴趣、科普教育与研学的质量提升,以及科普出版与科学传播的精准传播”六大重点议题,通过研讨会报告、墙报展板交流以及会后野外考察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为与会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学习平台。
-
国际地层委员会成冰系分会华南新元古界-寒武系野外科考顺利结束
6月13—21日,国际地层委员会成冰系分会华南新元古界-寒武系野外科考圆满结束。作为第五届国际地球生物学大会会后野外科考路线之一,此次野外科考由成冰系分会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和国内多个大学和研究所的近40位学者参与了此次野外科考。成冰系分会主席、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朱茂炎和成冰系分会选举委员、副研究员杨传组织此次科考。新元古代-寒武纪是地球生命系统演变的关键转折期,华南地区以其地层序列发育完整、出露广泛,以及全球独一无二的化石生物群埋藏,成为了全球研究该时期地球-生命系统演变的经典地区。此次野外科考路线横跨湖北、湖南、贵州和广西等地,行程超过1000公里。与会代表实地科考了10余条从浅水到深水不同沉积相区的新元古代-寒武纪地层剖面,包括湖南省寒武系古丈阶和贵州省乌溜阶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以及三峡地区的埃迪卡拉生物群、贵州翁会生物群和瓮安生物群等著名特异埋藏化石群产地。科考期间,代表们还参加了南京古生物所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剑河县联合举办的寒武系乌溜阶“金钉子”现场研讨会和“金钉子”钉入仪式。围绕新元古代-寒武纪重要地层界线划分和全球对比、 “雪球地球”、寒武纪大爆发和环境背景等关键科学问题,与会代表结合野外地质剖面信息展开了热烈讨论。期间,成冰系分会还召开了分会工作会议,选举委员及同行专家讨论了成冰系底界的厘定工作及分会未来野外科考计划等事宜。此次野外科考不仅深化了学术交流,更促进了国际合作。本次野外科考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项目的资助,并获得了科考途经地区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
南京古生物所与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举行交流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王博,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会议由王博主持。会上,王博对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部经理黄建军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他指出,南京古生物所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领域具有深厚的科研积累,能够为我国近海大陆架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黄建军则简要介绍了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的最新进展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双方一致认为,近海大陆架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次合作互补性强,有望突破近海大陆架重点含油气盆地的精时地层格架及成盆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共同推动领域勘探取得新发现。在技术交流环节,南京古生物所全重实验室副主任陈永权介绍了研究所在油气资源领域的科研布局,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部高级主管周锋结合勘探案例,深入剖析了近海大陆架油气勘探面临的技术瓶颈。双方经过充分讨论,在数据共享、技术攻关和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共识。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南京古生物所践行“向海洋进军”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促进古生物地层学在近海大陆架油气勘探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科技支撑。<!--!doctype-->
-
南京古生物所机关二支部与玄武区科技局党支部等开展支部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6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机关第二党支部前往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玄武区科技局党支部、江苏植物所机关第二党支部、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 协同创新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并与玄武区科技局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合作协议。根据活动安排,江苏植物所纪委书记金健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参观了该所历史陈列馆,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科研成就及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的实践经验。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作“宁科荟”平台专题介绍,重点讲解了平台在科技成果对接、政策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功能。在座谈环节,各方围绕党组织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进行深入交流。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表示,将以共建为契机,整合古生物研究资源优势、结合全国重点实验室油气能源战场的布局,在地方政府的助力下,联合申报重大科技专项。各方一致认为,党建引领是科技创新的“红色引擎”,需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实现互利共赢。最后,南京古生物所机关第二党支部与玄武区科技局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协议明确双方将在组织联建、党员联育、科创联促、品牌联创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破解关键难题,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党建与科技融合品牌。此次共建活动是推动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各方将依托共建平台,持续探索“党建+科研+服务”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纪委会议
6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纪委在国重会议室召开第二季度工作例会。全体纪委委员参加会议,党群工作处(纪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列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俊杰主持。吕俊杰首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并通报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问题清单以及研究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台账落实情况。吕俊杰指出,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砥砺作风品行、恪守纪律规矩的具体行动。吕俊杰还传达了中国科学院2025年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专题研讨班会议精神及相关通报案例,传达研究所关于开展集中整治违规吃喝的通知并通报了相关落实情况。他强调,当前是研究所谋划改革创新发展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时期,纪检工作要主动监督,推动重点领域公示公开,强化廉政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更好保障重大科技任务顺利实施和重要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会议还围绕进一步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工作方案,“三项制度”专项监督落实情况以及近期内部审计、信访件办理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