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沙龙(11月8日)
报告题目:三万年来印太暖池热演化与南大洋的耦合
报告人:俞宙菲
时间:11月8日(周二)上午10:0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微体室、人教处
报告简介:
末次冰消期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全球大升温期,对其升温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未来的全球变暖。本报告将简单介绍一项最近对东印度洋和太平洋3万年以来海水温度记录的集成工作,研究揭示了末次冰消期印太暖池的热演化过程及其与南大洋的热耦合在全球升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
-
法律讲座通知(10月17日)
报告题目:如何理解民法典?----从案例讲起
报告人:陈明律师(炜衡律师事务所/南京古生物所法律顾问)
时间:10月17日(周一) 上午9:30
报告地点: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
主办:综合处、人事教育处、党群工作处
-
学术沙龙(9月26日)
报告题目:真极移现象及其对古地理重建的制约
报告人:张世红 教授
报告人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时间:9月26日(周一) 上午10:0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人教处
-
学术沙龙(9月23日 下午)
报告题目:线虫的分化时间估计
报告人:吕亮 副教授(河北师范大学)
时间:9月23日(周五) 下午15:00-16:3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青促会、人教处
报告内容简介:
线虫动物门(Nematoda)是动物界蜕皮动物大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线虫广泛寄生于动植物体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营自由生活。由于线虫体小简单,柔软几无硬质结构,且多为体内寄生虫,所以确证的化石相对罕见且在主要类群中分布不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线虫的分化时间鲜有可靠的估计。本报告将介绍目前已有的几种线虫分子钟分析的研究策略,以及我在河北师范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分别采用两种策略完成(或基本完成)的对蛔总科(Ascaridoidea)和线虫动物门的分化时间估计研究。于解决类似问题或可资借鉴。
报告人简介:
吕亮,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脊椎动物学、生态学研究方法、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工作,研究兴趣主要为鞘翅目隐翅虫总科的分类、系统发育、重要特征和功能的演化;线虫动物的系统发育和生境(寄生关系)演化;有鳞类爬行动物卵胎生策略的演化等。2008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系统学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师从周红章研究员,从事隐翅虫经典分类学研究,2014年获博士学位。2014-2017年在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隐翅虫的多样性演化和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2017年入职河北师范大学至今,其中2021-2022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古生物研究团队访问,从事线虫的分化时间估计和生活史特征的演化研究。
-
学术沙龙(9月21日)
报告题目:裸子植物的多样性和保护
报告人:杨永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
时间:9月21日(周三)上午10:00-11:30
报告地点:南京古生物所 实验楼201会议室
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青促会、人教处
-
学术沙龙(9月16日)
报告题目:The Innovation is a rising star…
报告人:陈科(The innovation 执行主管)
时间:2022.09.16.15:00~16:30
地点:南京古生物所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持人:王博
-
学术沙龙(9月10日)
报告题目:The Earliest Evidence of Life on Earth
报告人:professor J. William Schopf
报告人单位: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时间:2022年9月10日 上午10:00
ZOOM会议号:892 5922 0178
会议室密码:888888
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
-
学术沙龙(9月6日)
报告题目: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及注意事项
报告人:冯净 咨询中心秘书
时间:2022年9月6日 下午14:00
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地层古生物咨询中心、科技处
-
学术沙龙(7月15日上午)
报告题目: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部分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古环境探讨
报告人:青岛科技大学 王硕 教授
报告时间:7月15日 上午10:00-11:30
报告地点:行政楼一楼会议室
报告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古植物与孢粉室、人教处
-
学术沙龙(7月15日下午)
报告题目:人类关键器官鱼类起源的化石证据
报告人:盖志琨 研究员
报告时间:7月15号 下午3:3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青促会
演讲内容提要:
“从鱼到人”是一个跨越4亿年的演化故事。今天我们人类身上还残留了哪些从鱼类演化过来的痕迹?我们又还在享受哪些鱼类带给我们的演化创新呢?如果把“鱼到人“”的演化比作一场波澜壮阔的万里长征的话,那么其中最重要的两步就是鱼类创造性的演化了颌和成对的偶鳍,从而获得了强大的捕食能力和运动能力, 从而为我们今天衣食住行的“食”和“行”奠定了基础。本讲座讲带你穿越4亿年的演化历史,去认识我们人类4亿多年前的鱼祖先,讲述在解决颌的起源和人类四肢的起源两大世界难题上,怎样给出了“中国答案”!
报告人简介:
盖志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早期脊椎动物的起源、演化及相关的生物地层、古动物地理的研究工作。200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敏研究员,2006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全额奖学金,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英国皇家科院院士Philip C. J. Donoghue教授。从事中国盔甲鱼类研究20年,分别用了两个十年的时间,成功地解决了盔甲鱼类脑颅内部解剖和头后身体解剖两大世纪难题,从而为人类的颌、中耳和四肢等关键器官的深时起源提供了最为关键的化石证据。其中颌的起源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被作为演化发育生物学的经典案例,先后入选了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十几种教科书。 著有《无颌类演化史和中国化石记录》一书,作为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之一,先后获得了上海图书奖特等奖和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2021年入选科技日报中国科技青年力量;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青年拔尖科学家;2016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14年荣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
学术沙龙(6月14日)
报告题目:Late Quaternary paleovegetation maps as a resource for research
报告人:Jonathan Adams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报告时间:6月14号 上午10点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青促会
报告人简介:
Jonathan is a Full Professor at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ly from the UK, he obtained his bachelo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and his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ix-Marseille II, France.Following a postdoc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e previously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Rutgers University and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Prof Adams has published two books with Springer, and more than 170 international journal papers.
-
学术沙龙(5月23日)
报告题目:How life and ore deposits shape each other
报告人:胡斯宇
报告时间:5月23日 上午10:15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青促会、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科技处
报告简介:
从早期地球时期开始,很多矿床的形成过程都与生命过程息息相关,二者相互影响,shape each other。研究地质历史时期二者的相互作用,可以加深我们对矿床形成过程的认识, 并对矿产勘察富有极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并且,通过研究现代成矿过程(海底热液喷流系统)微生物和金属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了解生命在现代富金属的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为寻找早期生命提供生物标志(biosignature)和认识生命演化提供重要启示,开发潜在的探矿方法。在本次报告中,胡斯宇博士将介绍,在地球漫漫历史中生命与矿床是怎样互相影响和演化。
点击链接入会:https://meeting.tencent.com/dm/O2Y9iVS8x4ao
报告人简介:
201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2016年11月-2019年10月在CSIRO-Mineral Resources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为CSIRO-Mineral Resources的Research Scientist, Geology&Geodynamics Team的Team Leader。主要利用多尺度原位表征手段和地球化学热动力学模拟研究1) 成矿系统中有机/微生物-金属-矿物相互作用;2) 现代海底热液喷流系统。现研究兴趣拓展至多地质过程(岩浆,热液,微生物)相互作用中金属的行为,为矿产勘察和早期生命活动提供重要的指示。
博士期间,详细剖析有机物在新西兰Macraes造山型金矿成矿过程中(金属源区,迁移和沉淀)的作用,辨别矿床中多种有机物 (Hu et al., 2015, Ore Geology Reviews) 及其与金属相互作用的关系 (Hu et al., 2017, Geology),其中,提出在金矿的源区沉积岩中微生物对金等金属的重要富集作用 (Hu et al., 2016, 2018, GCA) ;博士后及后期,研究现代海底热液系统中的金属和硫化物沉淀的生物和非生物作用,其中,揭示1)现代 黑烟囱中闪锌矿的原始结构特征和形成过程 (Hu et al., 2019, Economic Geology)和金的富集过程(Hu et al., 2022, American Mineralogist), 2) 现代黑烟囱中微生物对重金属 (As, Pb)的富集作用,为早期生命活动提供重要的启示 (Hu et al., 2020, Chemical Geology)。
-
学术沙龙(5月24日)
报告题目: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变化对壳体稳定氧同位素的影响
报告人:俞宙菲
报告时间:5月24号 上午10点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青促会
报告简介:
有孔虫的生物过程会影响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的准确度。其中,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变化对其壳体记录温度信息的影响程度,是多年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俞宙菲博士、李保华研究员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李宏亮副研究员、张静静博士和陈建芳研究员合作,运用新方法、新手段,首次定量出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季节变化对壳体稳定氧同位素(δ18O)记录温度季节性的影响,解答了多年的谜题。本研究结果对古海洋环境的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尤其是对利用单体有孔虫壳体δ18O或Mg/Ca比值来重建温度季节性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学术沙龙。
点击链接入会:https://meeting.tencent.com/dm/z6PWD7nrdM1k
腾讯会议:944-27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