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 19
    2022-09
    学术沙龙(9月21日)
    报告题目:裸子植物的多样性和保护报告人:杨永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时间:9月21日(周三)上午10:00-11:30报告地点:南京古生物所实验楼201会议室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青促会、人教处
  • 15
    2022-09
    学术沙龙(9月16日)
    报告题目:TheInnovationisarisingstar…报告人:陈科(Theinnovation执行主管)时间:2022.09.16.15:00~16:30地点:南京古生物所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主持人:王博
  • 06
    2022-09
    学术沙龙(9月10日)
    报告题目:TheEarliestEvidenceofLifeonEarth报告人:professorJ.WilliamSchopf报告人单位: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时间:2022年9月10日上午10:00ZOOM会议号:89259220178会议室密码:888888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
  • 05
    2022-09
    学术沙龙(9月6日)
    报告题目: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及注意事项报告人:冯净咨询中心秘书时间:2022年9月6日下午14:00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主办:地层古生物咨询中心、科技处
  • 14
    2022-07
    学术沙龙(7月15日上午)
    报告题目: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部分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古环境探讨 报告人:青岛科技大学王硕教授 报告时间:7月15日上午10:00-11:30   报告地点:行政楼一楼会议室 报告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古植物与孢粉室、人教处
  • 08
    2022-07
    学术沙龙(7月15日下午)
    报告题目:人类关键器官鱼类起源的化石证据报告人:盖志琨研究员报告时间:7月15号下午3:30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报告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青促会 演讲内容提要:“从鱼到人”是一个跨越4亿年的演化故事。今天我们人类身上还残留了哪些从鱼类演化过来的痕迹我们又还在享受哪些鱼类带给我们的演化创新呢如果把“鱼到人“”的演化比作一场波澜壮阔的万里长征的话,那么其中最重要的两步就是鱼类创造性的演化了颌和成对的偶鳍,从而获得了强大的捕食能力和运动能力,从而为我们今天衣食住行的“食”和“行”奠定了基础。本讲座讲带你穿越4亿年的演化历史,去认识我们人类4亿多年前的鱼祖先,讲述在解决颌的起源和人类四肢的起源两大世界难题上,怎样给出了“中国答案”! 报告人简介:盖志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早期脊椎动物的起源、演化及相关的生物地层、古动物地理的研究工作。200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敏研究员,2006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全额奖学金,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英国皇家科院院士PhilipC.J.Donoghue教授。从事中国盔甲鱼类研究20年,分别用了两个十年的时间,成功地解决了盔甲鱼类脑颅内部解剖和头后身体解剖两大世纪难题,从而为人类的颌、中耳和四肢等关键器官的深时起源提供了最为关键的化石证据。其中颌的起源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被作为演化发育生物学的经典案例,先后入选了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十几种教科书。著有《无颌类演化史和中国化石记录》一书,作为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之一,先后获得了上海图书奖特等奖和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21年入选科技日报中国科技青年力量;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青年拔尖科学家;2016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4年荣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 11
    2022-06
    学术沙龙(6月14日)
    报告题目:LateQuaternarypaleovegetationmapsasaresourceforresearch报告人:JonathanAdams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报告时间:6月14号上午10点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报告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青促会 报告人简介:JonathanisaFullProfessoratNanjingUniversity,China.OriginallyfromtheUK,heobtainedhisbachelorsfromtheUniversityofOxfordandhisPhDfromtheUniversityofAix-MarseilleII,France.FollowingapostdocattheUniversityofCambridge,hepreviouslytaughtattheUniversityofAdelaide,RutgersUniversityandSeoulNationalUniversity.ProfAdamshaspublishedtwobookswithSpringer,andmorethan170internationaljournalpapers.
  • 20
    2022-05
    学术沙龙(5月23日)
    报告题目:Howlifeandoredepositsshapeeachother  报告人:胡斯宇 报告时间:5月23日上午10:15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青促会、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科技处报告简介: 从早期地球时期开始,很多矿床的形成过程都与生命过程息息相关,二者相互影响,shapeeachother。研究地质历史时期二者的相互作用,可以加深我们对矿床形成过程的认识,并对矿产勘察富有极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并且,通过研究现代成矿过程(海底热液喷流系统)微生物和金属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了解生命在现代富金属的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为寻找早期生命提供生物标志(biosignature)和认识生命演化提供重要启示,开发潜在的探矿方法。在本次报告中,胡斯宇博士将介绍,在地球漫漫历史中生命与矿床是怎样互相影响和演化。 点击链接入会:https://meeting.tencent.com/dm/O2Y9iVS8x4ao报告人简介: 201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2016年11月-2019年10月在CSIRO-MineralResources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为CSIRO-MineralResources的ResearchScientist,Geology&GeodynamicsTeam的TeamLeader。主要利用多尺度原位表征手段和地球化学热动力学模拟研究1)成矿系统中有机/微生物-金属-矿物相互作用;2)现代海底热液喷流系统。现研究兴趣拓展至多地质过程(岩浆,热液,微生物)相互作用中金属的行为,为矿产勘察和早期生命活动提供重要的指示。 博士期间,详细剖析有机物在新西兰Macraes造山型金矿成矿过程中(金属源区,迁移和沉淀)的作用,辨别矿床中多种有机物(Huetal.,2015,OreGeologyReviews)及其与金属相互作用的关系(Huetal.,2017,Geology),其中,提出在金矿的源区沉积岩中微生物对金等金属的重要富集作用(Huetal.,2016,2018,GCA);博士后及后期,研究现代海底热液系统中的金属和硫化物沉淀的生物和非生物作用,其中,揭示1)现代黑烟囱中闪锌矿的原始结构特征和形成过程(Huetal.,2019,EconomicGeology)和金的富集过程(Huetal.,2022,AmericanMineralogist),2)现代黑烟囱中微生物对重金属(As,Pb)的富集作用,为早期生命活动提供重要的启示(Huetal.,2020,ChemicalGeology)。
  • 20
    2022-05
    学术沙龙(5月24日)
    报告题目: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变化对壳体稳定氧同位素的影响 报告人:俞宙菲 报告时间:5月24号上午10点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科技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教处、青促会 报告简介: 有孔虫的生物过程会影响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的准确度。其中,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变化对其壳体记录温度信息的影响程度,是多年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俞宙菲博士、李保华研究员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李宏亮副研究员、张静静博士和陈建芳研究员合作,运用新方法、新手段,首次定量出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季节变化对壳体稳定氧同位素(δ18O)记录温度季节性的影响,解答了多年的谜题。本研究结果对古海洋环境的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尤其是对利用单体有孔虫壳体δ18O或Mg/Ca比值来重建温度季节性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Geo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上。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学术沙龙。 点击链接入会:https://meeting.tencent.com/dm/z6PWD7nrdM1k腾讯会议:944-278-603
  • 21
    2022-04
    学术沙龙(4月28号)
    报告题目:EarlyPaleozoicstoryofIranianlandinacloseconnectionwithSouthChinaPaleoplate 报告人:HadiJahangir博士 报告时间:4月28号上午10点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人教处、青促会   报告人简介: HadiJahangir-Oghli  2016:PhDfromFerdowsiUniversity,Mashhad,Iran.2010:Master’sdegreeinPaleontologyandStratigraphyfromDepartmentofGeologyinFerdowsiUniversity,Mashhad,Iran.LecturerofFossilandStratigraphycoursesandGeologyofIraninIranianUniversities.FormaladvisorsinsupervisionofMSandPhDstudent’sprojectsinseveraluniversitiesinIran.Projectleaderoffieldgeologyforoilcompanies. Listofarticleprintingjournals -Alcheringa -Stratigraphy -JournalofsedimentologyResearchofIran -Micropaleontology -PaleontologyjournalofIran -JournalofIranianGeoscience -Geologicalmagazine
  • 18
    2022-02
    学术沙龙通知(2月23日)
    报告题目:白垩纪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变化——来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的记录 报告人:高远副教授  报告人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报告时间:2022年2月23日(周三)上午10:00-11:30 报告地点:南京古生物所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青促会,科技处,人教处   报告人简介:高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2013年和2019年两次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与合作研究。主要从事白垩纪温室地球陆地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聚焦“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松科2井、松科3井”,综合沉积学、矿物学、有机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白垩纪松辽盆地及邻区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环境演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Advances、Geology、Earth-ScienceReviews、Palaeo-3、沉积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篇,主持和参加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 19
    2022-01
    学术沙龙(1月20日)
    报告题目:中国和英国威尔士的奥陶纪六射海绵----关于安吉生物群和一个新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的新发现 HexactinellidspongesintheOrdovicianofChinaandWales:newdiscoveriesfromtheAnjiBiota,andanewBurgessShale-typefauna 报告人:JosephP.Botting副研究员 报告人单位:英国威尔士国立自然博物馆 报告时间:2022年1月20日16:00—17:00(北京时间) 报告地点:网络Zoom https://us02web.zoom.us/j/85255825534?pwd=TmZxTlhQSzQvVG5UL254Z29kZldBUT09 MeetingID:85255825534 Passcode:304148 报告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处,科技处,人教处报告简介: 六射海绵(俗称“玻璃海绵”)在现代深海和中生代化石记录中非常丰富,但是追踪它们在古生代的起源却很困难。安吉生物群的发现将这类海绵的部分科的起源时间向后推到了奥陶纪末赫南特期,其中包括素有“维纳斯花篮”之称的“偕老同穴”海绵。最近,在英国威尔士城堡滩发现一个中奥陶世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城堡滩动物群,含有丰富多样的、特异埋藏的化石类群,其中含有比安吉生物群还要古老的现代型六射海绵。这些新发现讲述了六射海绵多样化与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同时发生的精彩故事。
  • 22
    2021-09
    学术沙龙通知(10月11日)
    报告题目: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是气候变冷(冰川)还是变暖(火山)所导致的?—汞记录的启示 报告人:沈俊副教授 报告时间:2021年10月11日(周一)上午10点报告人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报告地点:南京古生物所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青促会、人教处报告人简介: 江西九江人,2005-2014年期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地质学学士、地质工程学硕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学位。2016-201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NoahPlanvasky教授。2015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副教授。 主要从事火山作用对地表圈层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影响,特别是聚焦地球历史上显生宙以来生物大灭绝转折期火山作用在沉积物中的识别及其对陆地和海洋生产者的影响。研究手段主要包括沉积地球化学、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等。主要成果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1篇),Geology(3篇),EPSL(3篇),Earth-ScienceReviews(2篇)等刊物上。自2020年起担任国际SCI期刊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编委(EditorialBoard)。
  • 10
    2021-09
    学术沙龙(9月17日)
    报告题目:COMSOL流体力学仿真在化石中的应用 报告人:江霄汉COMSOL中国应用工程师 报告人单位:COMSOL中国 报告时间:2021年9月17日(周五)下午14:30-16:30 报告地点:南京古生物所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报告主办:中科院青促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人教处   报告人简介: 江霄汉,硕士毕业于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拥有丰富的数值仿真经验,曾参与多项仿真咨询项目。现任COMSOL中国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COMSOL软件的技术支持工作,涉及CFD、化工、电池等领域。    报告详情及注册链接:https://cn.comsol.com/c/cdcl;注册活动后将获得为期两周的COMSOL软件免费试用许可证。  附件下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COMSOL计算流体力学报告9月17日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Tel:025-83282105 Fax:025-83357026
Email:ngb@nigpas.ac.cn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