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中外科研团队发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新“凶手”
中新网南京11月18日电(记者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8日消息,经国内外科研团队多年合作研究,科学家发现华南周缘大规模酸性火山喷发亦是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重要诱因及“凶手”。 该研究提出,2.52亿年前,特提斯洋中和泛大陆周边的大陆岩浆弧酸性火山喷发所导致的环境灾难远超以往的认识,可能是二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主要“凶手”之一。而西伯利亚大规模基性火山喷发,并非这次大灭绝的唯一“凶手”。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刊物《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近5亿多年以来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物种和约89%的陆地生物物种在短短6万年内灭绝。科学界普遍认为,大规模火山喷发是导致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华南陆相剖面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富铜沉积物及炭屑。南古所供图参与本次研究的科研人员认为,以往的研究在解释这次灭绝的原因时都归咎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基性火山喷发,导致大量温室气体释放和快速升温、海水酸化和缺氧,而特提斯洋和其他地区的酸性火山作用通常被低估甚至忽略。 由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华研究员领衔的晚古生代团队与国内外合作者通过多年的合作研究,在云贵川地区的陆相二叠系-三叠系剖面生物大灭绝层位发现铜超千倍的异常富集,并同时伴随有汞元素的异常、大规模炭屑沉积,铜同位素和汞同位素的异常波动等。 大灭绝层位富铜岩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高浓度的铜来自于华南板块周边特提斯洋中大陆岩浆弧酸性火山喷出的气溶胶中富硫化物液滴的直接沉积,从而提供了华南周边地区大陆岩浆弧的酸性火山喷发与二叠纪末陆地生态系统崩溃的时空耦合关系。 研究证明,火山富铜矿物和陆地植被燃烧产物炭屑的同时富集保存,反映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导致了陆地森林大火盛行,摧毁了陆地植被系统;火山释放的大量富硫气溶胶穿透对流层后滞留于平流层可能导致全球百-千年尺度的“火山冬天”,这种快速降温与随后的快速升温可能比火山作用导致的长期逐渐升温对生物的影响更致命。故此,华南周缘大规模酸性火山喷发亦是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一个重要诱因。(完)
2021-11-25
-
-
-
-
-
【荔枝网】七十芳华 蔚为国用 南京古生物所举行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
11月18日,古生物、精时地层及化石能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南京古生物所建所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开幕。成立于1951年5月7日的这座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迎来七十芳华。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相关领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机构的26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通过精彩报告聚焦古生物学、地层学、化石能源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景,展示了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最新进展,探讨相关研究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了“线上+线下”的模式,近千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回忆了南京古生物所风雨兼程铸就辉煌的七十年历史。自1951年以来,南古人与全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共同投入国家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始终围绕“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要求,推进基础前沿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传播。纪念活动的最后,还举行了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开放仪式。馆内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以及模型、标本等数百件展品,展示了南京古生物所面向国家需求、开拓学科建设,争创国际一流的70年风雨征程,弘扬以李四光先生为代表的四代南古人用实干铸就的“爱国奉献、学用兼优,严谨创新、勇攀高峰”的南古精神,同时也展示了国内外友人及兄弟单位的礼赠。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则原地重现了李四光先生在南京古生物所的办公场景。该办公场景的复原旨在以李四光先生为榜样,弘扬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像地质学前辈们一样,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凌编辑/汪泽)
2021-11-19
-
【中新网】南京古生物所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七十芳华 蔚为国用
图为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南古所供图中新网南京11月18日电(记者杨颜慈)11月18日,古生物、精时地层及化石能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南京古生物所建所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开幕。成立于1951年5月7日的这座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迎来七十芳华。图为青年观展。南古所供图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相关领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机构的26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通过精彩报告聚焦古生物学、地层学、化石能源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景,展示了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最新进展,探讨相关研究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了“线上+线下”的模式,近千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古生物、精时地层及化石能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南京古生物所建所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南京开幕。南古所供图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回忆了南京古生物所风雨兼程铸就辉煌的七十年历史。自1951年以来,南古人与全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共同投入国家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始终围绕“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要求,推进基础前沿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传播。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南古所七十年光辉历程。他指出,南京古生物所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报国为民、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厚重画卷,也是我国古生物学、地层学事业从小至大、从弱到强、再到引领世界先进的科技赞歌。他勉励全体南古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各项事业上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南京古生物所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南古人的接续奋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志炎,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穆西南,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王博,博士后ClementineColpaert,博士研究生付衍哲分别作为院士代表、离退休职工代表、青年职工代表、留学生代表以及研究生代表发言。图为李四光先生半身铜像。南古所供图纪念活动的最后,还举行了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开放仪式。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则原地重现了李四光先生在南京古生物所的办公场景。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李四光先生生平、开创中国类研究、创办南京古生物所、著作等身、光辉旗帜。该办公场景的复原旨在以李四光先生为榜样,弘扬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像地质学前辈们一样,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老一辈古生物工作者来参加本次活动。南古所供图据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5月7日,是中国科学院成立的第一批研究所之一,其前身为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等,李四光先生任第一任所长。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国际总体领先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完)责任编辑:王诗尧
2021-11-19
-
-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举办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
11月18日,古生物、精时地层及化石能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召开。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首先回忆了南京古生物所风雨兼程发展的70年历史。自1951年以来,南京古生物所聚集了全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学科国际评估中,南京古生物所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两个学科方向均被国际同行一致评为“国际一流、国际领先”。詹仁斌指出南京古生物所将坚持基础前沿探索,促进国际地层古生物学学科发展;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能源资源勘探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南古人应有的贡献;坚持创新再创新,力争在探索生命起源演化与宜居地球演变规律、建立全球地层对比标准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坚持科教融合科学传播,致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志炎则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起,讲述了南京古生物所“务实求真、严谨创新”的所风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情怀,并由衷感谢老一辈古生物学家树立的好榜样,研究所提供的好平台。活动现场举行了南京古生物所纪念建所70周年精心策划创作的系列图书的发布仪式,包括科普著作《地层“金钉子”:地球演化历史的关键节点》《化石密语》,学术专著《澄江动物群》,收录南京古生物所科学家们的野外考察和工作点滴经历的《攀登—石迹耿千秋》,展示南京古生物所建所70年辉煌历程的《南古初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70周年纪念图册》。纪念活动的最后还举行了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开放仪式。18日中午,为期两天的古生物、精时地层及化石能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拉开序幕,会议聚焦古生物学、地层学、化石能源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景,邀请了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相关领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机构的26位院士、专家学者做精彩报告,展示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最新进展,探讨相关研究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2021-11-19
-
【新江苏】李四光组建的南京这个研究所,迎来70华诞
11月18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担任过首任所长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迎来成立70周年。 11月18日上午,古生物、精时地层及化石能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南京古生物所建所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开幕。会议聚焦古生物学、地层学、化石能源以及其他相关领域最新进展前景,邀请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相关领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机构26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做报告,展示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最新进展,探讨相关研究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詹仁斌所长向关心和支持南古所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并回忆了南古所七十年的辉煌历程。1951年以来,南古人凝聚全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投入国家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学科国际评估中,南京古生物所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两个学科方向均被国际同行评为“国际一流、国际领先”。中共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华充分肯定南古所70年来的努力,希望南古所继续与南京同心同向携手畅游科技创新浪潮,共享城市发展荣光。同时他提出倡议,希望南古所和南京共投科技创新,共创人才高地携手树立新标杆,携手开启新圈层。 “南古所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报国为民、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厚重画卷,也是我国古生物学、地层学事业从小至大、从弱到强、再到引领世界先进科技的赞歌。”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勉励南古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各项事业上取得更好更快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表示,南京土壤所与南京古生物所历史渊源深厚,数十年来一直保持密切合作,为各自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未来将继续努力携手奋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志炎,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穆西南,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王博,博士后ClementineColpaert,博士研究生付衍哲分别作为院士代表、离退休职工代表、青年职工代表、留学生代表以及研究生代表发言。 现场还举行了南京古生物所纪念建所七十周年创作的系列图书的发布仪式,以及南古所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开放仪式。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原地重现了李四光先生在南京古生物所的办公场景。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李四光先生生平、开创中国类研究、创办南京古生物所、著作等身、光辉旗帜。该办公场景的复原旨在以李四光先生为榜样,弘扬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像地质学前辈们一样,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陆子健编辑:陆子健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