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 【中国科学报】分“土”了!13所科研机构获得首批月球样本

      7月12日,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在北京举行。经审核,来自13所科研机构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对应21个样品,共17.4764克,其中光片样6个157.6毫克,岩屑样13个868.8毫克。这标志着月球样品的科学研究正式启动。
      《中国科学报》从仪式上获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秦礼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杜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金华、李献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夏小平,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殷宗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蒋云等使用责任人获得第一批月球样品。 
      部分样品使用责任人领取月球样品证书(甘晓摄)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月球样品管理办公室主任裴照宇介绍,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后,在月球样品正式移交地面应用系统后,地面应用系统对月球样品开展了容器解封、样品处理、存储、制备、基础分析、描述及建库等工作。
      4月13日,第一批月球样品信息在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上线发布,并开始受理借用申请。首批一共发布了44个科研样品,共56.8812克,其中光片样23个共768.3毫克、岩屑样19个共1112.9毫克、粉末样2个共55克;粉末样可由多个申请人共同借用,光片样和岩屑样是排他的。至5月31日申请受理截止日,共收到来自23家科研机构的37名使用责任人提出的85份申请。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苏刚在仪式上表示,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实施者之一。目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正在认真做好月球样品的储存、制备和处理,将组织开展系统性分析研究工作。
      “中科院前沿局将组织月球和行星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队伍协同攻关,以月球形成和演化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全面开展月球样品综合分析和研究,已经启动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综合研究院重点项目,力争在月球形成和演化基础科学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他说。
      据了解,后续,国家航天局还将根据地面应用系统的样品处理进展,陆续发布新的科研样品;初步计划下一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评审安排在今年9月。
    2021-07-12
  • 【中新网】古生物学家揭开野火事件与陆地植被系统演替“关系之谜”

      大龙口剖面具不同解剖结构的炭屑化石扫描电镜图像。 南古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7月5日电 (记者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5日消息,该所与云南大学组成的科研团队通过对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炭屑化石及有机碳同位素等开展详细研究,发现野火事件与该时期陆地植被系统演替的“关系之谜”。 
      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Earth-Science Reviews和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期刊上。 
      野火事件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历史的诸多重大变革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叠-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近年来关于陆地生态系统对该事件响应的研究逐步成为焦点。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晚二叠世全球范围内曾频繁发生重大的野火事件。 
      冷清沟剖面具不同解剖结构的炭屑化石扫描电镜图像。 南古所 供图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晚古生代团队张华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蔡垚峰等与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的合作者,对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龙口剖面和贵州省西部冷清沟剖面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炭屑化石及有机碳同位素等开展了详细研究,发现火山活动与野火事件存在关联性。 
      研究发现,野火事件在该地区晚二叠世频繁发生,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研究反映出当时陆地植被系统的崩溃状态,对野火而言则代表了植物燃料在该阶段的极度匮乏。 
      研究人员还发现,火山活动驱使了野火事件强度的增加,后者在该时期对植被的干扰和影响到达顶峰,并在短时间内快速摧毁了原有的陆地植被系统,促进了西南地区植被系统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从热带雨林到滨海草地的演替。(完) 
      
    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