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银缕梅属花粉形态新认识与化石记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3-21 打印

金缕梅科化石花粉的鉴定与归属仍然是孢粉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这可能是由于缺乏详细的现生花粉形态类型与对应化石类型的比较。根据化石记录(如花粉、植物大化石),金缕梅科的银缕梅属(Parrotia)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分布远远超出现生种群的分布范围。尽管已有一些关于银缕梅属花粉形态的研究报道,但仍然缺乏高分辨率的形态特征对比与分析,因此,银缕梅属化石花粉的归属仍然存在局限与不确定。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毛礼米课题组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者通过对银缕梅属的两个姐妹种(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与波斯铁木P. persica,包括银缕梅花色变异的花粉样品),进行了花粉形态(光学显微镜LM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的再研究。相关成果近期在国际知名专业学术刊物《古植物与孢粉学论评》(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上发表。

本研究详细对比了文献中报道的相近类群中的代表性种类花粉纹饰特征(如Tribs. Fothergilleae, Eustigmateae, Hamamelidea等)。通过对比发现,银缕梅属花粉表面网状纹饰的网脊上具有独特的显微(纳米)结构与排列方式、网眼密度(单位面积内的网眼数量)、萌发沟膜结构性状可作为有用的鉴别参考对象,甚至可用作种间鉴别

通过研究花粉形态、纹饰与萌发沟的变异问题,团队还发现,银缕梅属内的种间与种内水平的花粉粒虽然以三沟类型与网状纹饰为主,但同时存在三孔沟、散沟等变异类型,萌发沟的沟膜上的纳米结构也存在多样性这些新认识对银缕梅属化石花粉的归类提供了参考与思考。

本研究还对中国东南漳浦地区中新世沉积物中保存的金缕梅科化石花粉类型包括银缕梅属花粉类型进行了归类与鉴定另外,本研究对全球银缕梅属的化石记录进行了梳理,重点从孢粉植物群角度讨论了银缕梅属的植物地理背景、分布变化及可能的气候驱动。化石记录表明,银缕梅属在欧洲/欧亚大陆及日本的化石记录分布数量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显然,后者在化石记录中仍然有空白。值得思考的是,日本有丰富的化石记录,与中国现生种是否有什么样的近缘关系?中国东部地区有银缕梅的现生种分布,而化石记录却很少,上新世-第四纪化石有发现的潜力?为什么在冰期时银缕梅属植物没有南迁生存(如陆均松在中新世大量分布,冰期后退缩于海南)?

此次研究表明,对化石记录和地史期间的气候事件(如全球变冷或冰期)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和拓展对中国现存银缕梅种群分布萎缩可能驱动因素的理解。同时,银缕梅属的历史生物地理分布变化也暗示了相似气候条件下适合重新开展种植的潜在区域,以拯救小而分散种群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人类影响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威胁下,银缕梅属的古生物地理学研究现代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项研究得到了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Limi Mao, Xiangjie Chen, Yinghao Wang, Yi-Shuo Liang, Yifeng Zhou (2024). Parrotia (Hamamelidaceae) pollen morphology and a glimpse into the fossil record and historical biogeography.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324: 105038. https://doi.org/10.1016/j.revpalbo.2023.105038.

研究材料及采集地(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与波斯铁木P. persica

两种花色的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花粉形态与纹饰特征波斯铁木(P. persica)花粉形态与纹饰特征

银缕梅属花粉鉴别特征与相近类群的形态对比

银缕梅属的花粉形态变异

银缕梅属在欧洲/欧亚大陆的化石记录分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