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纪委会议
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纪委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第五次工作例会。全体纪委委员参加会议,党群工作处(纪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列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俊杰主持。吕俊杰首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吕俊杰指出,要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完善对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的监督,为研究所改革创新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在纪检制度专题学习部分,吕俊杰领学了《中国科学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工作手册》中关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适用情形与组织实施的相关内容。吕俊杰提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强化对制度文件的学习,正确把握政策要求,练好监督执纪基本功,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在抓早抓小中体现严管厚爱,结合巡视整改实际需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会议对年度信访件和问题线索查办情况进行了通报和研究,纪委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分别进行了述职交流。
-
南京古生物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举办“重访’金钉子’剖面、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学习会
12月13至1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带领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前往湖州,举办了以“重访‘金钉子’剖面、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学习会。此次活动汇聚了南京古生物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近20名成员参加。学习会由南京古生物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主持。在长兴煤山“金钉子”剖面,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张华详细阐述了“金钉子”的含义以及它在地质学上的意义,特别强调了煤山“金钉子”剖面在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方面的重大价值。张华介绍,长兴“金钉子”剖面是全球极少的在同一剖面上拥有两个“金钉子”的地层剖面,是国际地学领域专家研究古生代-中生代转折期生物事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焦点。通过对该剖面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关系的理解,对探索地球未来面临的生存挑战提供了有益参考。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旭的工作站,陈旭以“国家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为题作主题报告。报告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围绕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战略需求,深入剖析了科研工作如何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契合的重要性。陈旭强调,作为“国家队”“国家人”的南京古生物所青年科研人员,要始终保持对国家需求的高度敏感,勇敢承担起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陈旭院士鼓励大家,面对科研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只要心怀为国家贡献的坚定信念,勇敢迎接困难,就一定能够推动科研工作不断达到新的高度。交流环节中,南京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陈方圆分享了参加中国科学院2024年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培训班的学习心得和读博期间出国交流学习的经历,并就推动南京古生物所科技合作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赵方臣表示,陈旭院士的主题报告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这与研究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是高度契合,希望广大青年科研人员能从陈旭院士等南京古生物所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事迹中汲取力量,聚焦主责主业,锚定科技制高点,同心聚力、笃行实干,切实肩负起历史使命。赵方臣强调,与会青年科研人员要始终着眼于推动研究所发展和学科进步,不断提高站位,扎实练好基本功,拓展国际视野,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青年。<!--!doctype-->
-
南京古生物所组织研究生走进南京博物院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会与人事教育处共同组织研究生,走进南京博物院开展“走进历史殿堂 感受文化魅力”的思政教育系列活动。活动旨在丰富研究生的文化生活,加深对中华灿烂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逾30名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听讲解,了解文物古今”和“集印章,留存珍贵记忆”两个环节。学生们通过近距离观赏精美的青铜器、温润如玉的瓷器以及栩栩如生的书画作品等众多珍贵文物,聆听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重温六朝古都的迷人魅力。学生们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间穿梭,收集着属于自己的南博记忆。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与传承。南京古生物所思政教育系列活动将不断推陈出新,打开更广阔的思路。
-
南京古生物所两成果入选2023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
近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发布“2023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国内十余家科研院所、博物馆、高校等领衔完成的一批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地质古生物科普成果入选。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主导及参与的两项成果入选。此次获奖的两项南京古生物所成果分别是:“时光胶囊——琥珀与时光的故事”特展以及“第十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绍兴柯桥古镇古生物科普嘉年华”。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的评选是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全国古生物科普工作,大力宣传古生物科普知识,提升地质古生物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反映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在一年内所取得的重要工作进展。本年度评选工作由委员或者单位推荐优秀成果,经过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投票,最终评选出“2023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入选结果。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规章制度修订部门联席会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规章制度修订部门联席会。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本次会议,共同研讨研究所规章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本次会议由综合处组织并主持。会议开始,综合处负责人强调,此次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不仅是对巡视反馈问题的积极回应,更是通过制度层面的自我审视与完善,以强化内部管理,防范潜在风险,推动研究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此外,会上还简要介绍了南京古生物所规章制度的修订程序。在会议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依次就本部门规章制度修订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汇报。参会人员在听取汇报的同时,也积极提问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多角度深入研讨修订草案,以进一步明确修订的方向,增强制度的严谨性、实操性与指导性。最终,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上会的规章制度修订,相关制度将进入下一步修订流程。此次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是研究所落实巡视整改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希望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为制度的正式发布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所将组织相关制度的宣贯工作,确保全体职工熟悉并掌握新制度的各项规定,从而切实落实各项制度要求。<!--!doctype-->
-
我所成果“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入选《科学》杂志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迄今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备条件,被认为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关键事件之一。然而,真核生物最早何时发生多细胞化?此前,学界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并无明确答案和证据。201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团队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朱士兴等国内外同行,在燕山地区发现距今15.6亿年前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个体长度可达30厘米。这一发现不仅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将近10亿年,并且意味着真核生物发生多细胞化的时间应该更早。2024年1月,朱茂炎团队经过8年的深入研究,在燕山地区距今约16.4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化石不仅保存了清晰的细胞结构,而且部分细胞内含有可能的繁殖细胞“孢子”等结构。这一发现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了约7000万年。《科学》杂志此次评选出的其他年度突破包括:一针管半年的艾滋病预防药问世、地幔“巨浪”推动大陆高地崛起、第三种磁性材料发现、“星舰”实现“筷子夹火箭”、藻类固氮“神器”首次发现、靶向农作物害虫的RNAi杀虫剂上市、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黎明、古代DNA揭示千年前家族关系、CAR-T疗法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学生思政工作会议
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行政楼会议室召开了学生思政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会议精神,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副所长王博等学生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赵方臣主持。王军表示,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授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学术指导各环节各方面,可促进教学育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赵方臣强调,研究所要统筹规划,各部门密切配合,紧密结合青年思政工作,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因材施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古生物学与地质学领域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结合研究所实际,赵方臣和王博分别领学相关文件,为学生思政工作提供重要指导。人事教育处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思政工作报告》中,总结了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成效与改进方向。当天,与会成员围绕如何在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会议期间,赵方臣还宣布了兼职辅导员名单,并举行聘任仪式。
-
南京古生物所举办第八届羽毛球赛
为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强健体魄,11月25日-2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办第八届羽毛球赛。全所职工和学生组成4支队伍,比赛为期4天。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致辞,希望广大职工能通过比赛强身健体、并增进相互间交流,同时,将拼搏精神和工作精神相融合,把斗志转化到本职工作,更好地推动研究所各项工作开展。本次球赛采用混合团体赛制,设男女混合双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采用循环积分赛。最终,研究生代表队获得本次比赛冠军,支撑部门代表队获得亚军,机关联队和科研联队并列获得第三名。比赛还为获得最佳进步奖的选手颁发了证书。<!--!doctype-->
-
南京古生物所开展合同常见风险与预防培训会
12月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特邀法律顾问陈明开展主题为《合同审查重点与法律风险防范》的培训会。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参加并主持此次培训。研究所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负责合同签订、审核工作的职工也应邀参加此次会议。会上,赵方臣强调了合同签订在研究所对外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合同不仅是一纸文书,更是研究所承诺、责任与权益的体现。他提到,无论是科研合作协议、设备采购合同还是技术服务合同,都直接关系到研究所的资金使用、科研进展及声誉形象。同时,还强调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确 指出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防控,有效的内控风险管理对于提高研究所的运行效率、降低风险损失至关重要,因此,此次培训会也是研究所内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陈明针对合同的签订、条款、履行、违约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引用案例,使参加培训的职工能够系统地了解常见的法律风险点,掌握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在合同签订、审核等操作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将法律风险降至最低限度,保护研究所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次培训会的举办,旨在提升研究所员工在合同签订、审批等各流程中的合法合规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和预警能力。参与培训的职工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合同审查技巧和法律风险防范知识,更深刻认识到了合同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为研究所的稳健发展和对外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doctype-->
-
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举办首届“金钉子论坛”
11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小组主办的首届“金钉子”论坛在南京圆满落幕。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南京古生物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南京大学等单位60余名青年学者。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副所长、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博出席了论坛。在开幕式上,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组长李莎介绍了青促会南古所小组各成员的研究近况,并全面展示了小组的发展潜力。王博在致辞中强调,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为成员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鼓励成员们勇立科技创新前沿,弘扬科学精神,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并继续加强多方在学术领域的沟通与协作、合作与交流。论坛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孙亚东教授以及南京大学魏广祎副教授,分别就《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海-气耦合相互作用》和《早期海洋氧化还原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两个主题做了特邀报告,深入探讨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灭绝机制、气候变化、环境演化及海-气耦合过程,以及新元古代至古生代早期大气和海洋氧化程度及大陆硅酸盐风化对海洋氧化过程的影响等关键科学问题。本届“金钉子”论坛特别设立了青年交流会环节,旨在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以便有效把握研究领域的新机遇。同时,论坛也鼓励基础研究者保持“坐住坐稳冷板凳”的定力,为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此次论坛,与会青年学者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未来的科研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会人员合影↑孙亚东作《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海-气耦合相互作用》特邀报告↑魏广祎作《早期海洋氧化还原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特邀报告↑青年交流会↑<!--!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