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 中古学会古植物学会、省古学会2025年学术年在成都召开
    4月13—18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江苏省古生物学会在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博物馆召开了2025年学术年会。本次联合学术会议由中古学会古植物学分会以及省古学会共同主办,成都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承办,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协办。本次联合学术会议以“古植物学—跨学科研究新范式”为主题。共有来自英国、法国、印度、伊朗、阿根廷、巴基斯坦、泰国以及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的57家高校、研究所、博物馆、地勘单位及出版机构等245名人员参会。在为期两天的室内会议期间,与会人员交流讨论了87个口头报告和25个展板报告,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国内外古植物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也深入探讨了古植物学新范式研究的挑战和机遇。本次联合学术会议还组织开展了“川西地质与植物多样性”野外现场研讨,将今论古地探讨了植被垂直分带现象及其与古地理、古环境的演变关系。同时,经由中古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理事讨论,下次学术会议将于2027年由云南大学协助承办举行。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2025学术年会野外考察集体照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2025学术年会现场掠影
    23
    2025-04
  • 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来访南京古生物所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陶诚一行5人来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举行交流座谈会。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王博,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交流座谈。会议由王博主持。会上,王博首先欢迎了陶诚一行的来访,简要介绍了研究所的基本情况。武汉文献中心学科情报部主任赵晏强和特别研究助理任毅分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心服务科技创新的工作进展,以及双方在科研合作中的取得的成果及未来合作设想。在听取完双方的介绍后,大家结合自身工作需求和经验,重点围绕学科信息共享与合作、文献资料搜集与分析、数字资产管理与标本资源建设、学科领域智能化工具部署与数智能力培训、政务信息交流与创新研究探索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最后,王博表示,文献情报与古生物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推动传统学科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陶诚也在会上强调,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共同探索古生物学与信息管理交叉的新范式,为揭示生命演化奥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18
    2025-04
  • 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举办第二届“金钉子”论坛
    金陵四月芳菲盛,玄武湖畔聚群英。4月15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小组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主办的第二届“金钉子”论坛在南京落幕,来自南京古生物所和南京大学50余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与本次论坛。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出席论坛并主持学术报告会。在开幕式上,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组长宋俊俊介绍了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的基本情况,并全面展示了小组的发展潜力,同时,让与会青年学者了解创办“金钉子”论坛的背景和目的。赵方臣在致辞中强调,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地学研究的生力军和先锋队。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勇立科技创新前沿。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继续加强多方在学术领域的沟通与协作‌、合作与交流,让更多青年学者在交流中成长,在探索中突破。本次论坛特邀请南京大学副教授唐卿和谢豪分别做题为《关于早期生命演化的定量化研究》和《天然气形成的热裂解过程的动力学蒙特卡洛模拟》的报告,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多学科交叉方法揭示前元古宙至寒武纪早期的真核生物多样性演化历程,以及用动力学方法模拟天然气碳同位素热裂解过程等科学前沿热点问题。“金钉子”论坛特别设立青年交流会环节,旨在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以便有效把握研究领域的新机遇,与会青年学者就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以及在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此次论坛,与会青年学者不仅拓宽学术视野,也为未来的科研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金钉子”论坛由南京古生物所青促会小组成员发起并组织,以“开放多元,自由平等,共同进步,抱团取暖”为宗旨,加强地学领域优秀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交叉融合,锐意创新;促进研究所青年老师、学生之间科研、学习、工作的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作为南京古生物所的特色活动,论坛自2024年11月成功召开第一届后,受到所内外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18
    2025-04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科学传播工作小组讨论会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召开科学传播工作讨论会。南京古生物所科学传播工作小组成员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主持。会上,赵方臣首先回顾了南京古生物所近年来在科学传播领域取得的系列进展。他表示,2025年科学传播工作要持续聚焦宣传推广、活动开展、基地建设和队伍培养,致力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赵方臣强调,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力量,研究所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科学教育工作责任感,继续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各方资源精准对接、有效配置,打造立体多元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随后,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内容,系统总结科学传播经验,并就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困难点提出意见建议。会议指出,后续将要强化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使得科学传播工作能够规范化与高效化;优化平台功能,深化资源整合,以数字化升级与跨平台协同为抓手,释放博物馆、化石网等科普平台效能;打造品牌矩阵,创新传播模式,提升博物馆活动品牌和研究所的影响力。最后,赵方臣表示科学传播是研究所的重要工作之一,全所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科学传播的工作之中。希望大家能够提高站位和认识,深刻认识科普工作和科学教育的重大意义,在后续工作中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创新融合为驱动,持续发挥古生物学特色优势,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推动南京古生物所科学传播工作迈向“制度化、品牌化、协同化”新阶段。
    14
    2025-04
  • 南京古生物所研究生公益团队走进社区开展系列科普讲座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3月开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古小太阳公益团队走进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明发社区,成功举办三场古生物科普讲座。讲座主要面向8-12岁青少年群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深奥的古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让科学之光照进社区。首场讲座《"五光十色"的自然密码——探索生物色彩与发光之谜》以妙趣横生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带领小朋友们探索了自然界中生物色彩的形成机制与生物发光现象。现场互动环节中,小朋友们惊叹道:原来科学家就像侦探一样,用显微镜来破解自然之谜!第二场《神奇的三块化石》通过三类典型化石标本,生动再现了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史诗。讲座将深奥的古生物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故事,引发了在场小朋友对生命起源的无限遐想。第三场《有孔虫的奇妙"房子"》则聚焦海洋单细胞生物有孔虫,通过讲解其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及地质指示意义,配合超轻黏土手工制作环节,让小朋友们亲手"复原"有孔虫的生理结构,在实践中感受微观世界的魅力。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小朋友们全程专注聆听,踊跃提问。不少家长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探索自然的种子。这是团队首次深入社区开展系统性科普活动。此次活动既是专业科普实践,更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通过"科普+思政"的创新模式,引导研究生在服务社会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科技报国使命。研究生志愿者们表示,这样的活动既能体验知识传播的快乐,也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实践价值。
    09
    2025-04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集中学习会
    4月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主题为“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筑牢纪律防线,激发人才活力”的学习会。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俊杰,副所长王博出席会议,南京古生物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20余人参加学习并研讨。会议首先由赵方臣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以及院长侯建国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赋能科技强国建设》,传达了中国科学院2025年工作会议、“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部署会、人才工作部署会、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专题培训班、推进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大科技任务部署会等一系列工作会议精神。赵方臣指出,全所上下特别是青年科学家群体要不断强化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国家人”,必须担当起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强调研究所将紧紧围绕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的核心任务,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为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建设探索经验,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博分享了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学习心得并结合国家、院重大科技任务体系布局和研究所发展现状,指出青年科学家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迎难而上的崭新面貌,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要奋力拼搏、协同攻关,大力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中寻找新的机遇,把个人的学术追求,融入到科技强国建设实践中去。吕俊杰传达了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并通报了典型案例。他指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要带头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特别研究助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申报规范、科研人员兼职规定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进行了详细宣贯,旨在明确工作人员的“身在哪、心在哪、精气神在哪”,以严明的工作纪律保障研究所各项科技任务顺利实施,凝心聚力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还围绕加快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品牌化学术交流平台搭建、学科交叉发展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力争产出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提升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努力把研究所建成世界地层古生物学重要科学研究中心和创新高地。
    07
    2025-04
  • 南京古生物所与云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为深入贯彻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古生物学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3月2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云南大学在昆明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科学研究、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古生物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徐星,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党委副书记吴建德、副厅级领导丁恒道,以及双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由吴建德主持。徐星回顾了南京古生物所与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的合作渊源,他表示,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在学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攻关等各方面协同提升,推动我国古生物学研究迈向更高水平。马文会对南京古生物所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学校将强化古生物学科与生态学、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交叉融合,依托云南独特化石资源,力争在澄江生物群等重大科学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学校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南亚东南亚地区古生物合作研究。赵方臣表示,双方将在共同推动古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面深度融合,为解读地球生命演化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并共建化石标本数据共享机制,联合开展南亚东南亚古生物研究以及联合培养跨学科青年人才等。根据协议,南京古生物所将充分发挥在科学研究、人才资源、信息平台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与云南大学的学科特色与地缘优势相结合,加大创新型人才的联合培养,高质量培养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学科建设,更加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07
    2025-04
  • 南京古生物所举行“缅怀地质之光,勇当科研先锋”主题活动
    为深切缅怀老一辈科学家,传承伟大民族精神,4月2日,正值清明节来临之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行一场庄重而肃穆的老科学家追思活动,部分所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新职工代表等近20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俊杰主持。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带领大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向大家讲述李四光先生辉煌璀璨的一生,同时强调,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是研究所的宝贵财富,新一代科研人员要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聚焦主责主业,勇当科研先锋。青年职工代表杨生超向全所青年发出倡议,要以老科学家们为榜样,在科研道路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践行“爱国奉献、学用兼优,严谨创新、勇攀高峰”的南古精神,为攀登我国地质古生物领域的高峰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后,青年职工代表向李四光雕像敬献鲜花。活动期间,大家还参观了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此次“缅怀地质之光,勇当科研先锋”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新职工对老一辈地质学家卓越贡献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科研信心,勉励青年一代在协同攻关中彰显团队精神,在开放合作中拓展国际视野,真正成为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
    03
    2025-04
  • 南京古生物所离退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丰富离退休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4月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离退休三个支部联合组织在中山植物园开展一场春季主题党日活动,让老党员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组织关怀,共话改革发展。当日,离退休党员们在春日的暖阳下,漫步园中,欣赏着种类繁多的植物,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老党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入党故事和成长历程,同时,大家围绕研究所改革创新发展和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的核心任务,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进行讨论,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此次春季主题党日活动,不仅增强离退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让支部党员们在自然中,接受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未来,南京古生物所将继续组织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关心关爱离退休党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03
    2025-04
  • 《地层学杂志》召开2025年主编/副主编编务会议
    3月29日,《地层学杂志》2025年主编/副主编编务会议在南京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杂志主编、副主编以及编辑部相关负责人,同时特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出席。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朱茂炎主持。会议伊始,编辑部对《地层学杂志》2024年度的出版工作进行了全面汇报。过去一年,杂志在质量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较大提升,成绩斐然:共发表论文33篇,全年拒稿率为31.5%;学术影响因子达到2.0,同比提高53.85%,在CSCD评价体系中位列地质学Q2区;此外,杂志还荣获202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进步期刊(2024)以及中国科学院2024年度质检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在数字化建设与共享方面,杂志借助OMAP平台,录入了近10年发表的论文资料。与会领导对《地层学杂志》2024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南京古生物所各编辑部之间的协同作用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领导们也对编辑的日常工作和职业发展表示了关心,期待杂志在编辑部和编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再创佳绩。会议期间,评选出了《地层学杂志》2024年度优秀论文3篇和引文贡献奖3篇。与会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杂志的发文量和学术影响力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并明确了杂志未来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在优质稿源的征集、专辑主题策划以及专栏建设等方面,与会者达成了广泛共识,为杂志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会议还就本届编委会的调整以及编委职责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杂志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3
    2025-04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Tel:025-83282105 Fax:025-83357026
Email:ngb@nigpas.ac.cn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