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沙龙通知(6月21日)
报告题目: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进化
报告人:张丽兵博士,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USA)
报告时间:6月21日(星期二)上午10:0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组人处
报告人简介:张丽兵博士,美国密苏里植物园高级研究员。2002年获得德国美茵茨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杨伯瀚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和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担任《Flora of China》的美方主任;国际植物分类学主流期刊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的主编,国际植物分类协会旗舰杂志Taxon副主编;国际最大植物分类学杂志Phytotaxa的栏目编辑。主要从事的研究范围包括:石松类、蕨类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起源演化和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研究,迄今已经在Annals of Botany,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Cladistic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Phytotaxa,Systematic Biology, Taxon等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并出版多部专著和译著,包括《维也纳法规》,正在翻译《墨尔本法规》。
-
Jacek Szwedo博士动物命名法专题讲座通知(6月13日)
报告题目:动物命名法专题讲座
6月13日 10:00 至 11:30 动物命名法概论(上)
6月13日 3:00 至 4:30 动物命名法概论(下)
报告人:Jacek Szwedo 博士 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无脊椎动物系
报告人简介:Jacek Szwedo现任波兰分类学会主席、国际古昆虫学会副主席等,在动物命名法和拉丁文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
国家重点实验室Seminar活动(6月8日)
报告题目:Island faunas and mass extinctions during the Late Ordovician
报 告 人:靳吉锁教授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报告时间:6月8日(星期三)下午3:0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组人处
-
学术沙龙通知(6月2日)
1)报告题目:Geological brief and vegetation evolution history (Late Paleozoic to Cenozoic) of Romania
报告人:Prof. Dr. Mihai E. Popa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Bucharest, Romania)
2)报告题目:Macroevolution of land plants: identifying genomic and non-genomic constraints on the evolvability of ferns
报告人:Prof. Dr. Harald Schneider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UK)
报告时间:6月2日(星期四)上午10:0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古植物学与孢粉室、科技处、组人处
-
-
学术沙龙通知(6月2日)
报告题目:Geological introduction and vegetation history (Late Paleozoic to Cenozoic) of Romania
报告人:Dr. Mihai E. Popa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Bucharest, Romania)
报告时间:6月2日(星期四)上午10:3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古植物学与孢粉室、科技处、组人处
-------------------------------------------------
报告人简介:
Mihai E. Popa(米哈伊·颇帕),博士,教授,2000年获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博士学位。2001-2002年获美国福尔布莱特奖学金学者,并在佛罗里达大学David Dilcher古植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2002年法国里昂第一大学访问教授;2006-2010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玛丽居里高级研究员。现担任国际古植物学协会(IOP)副主席,国际刊物 Palaeo-3 (荷兰)、Palaeobiodiversity and Palaeoenvironments (德国)等编委,任罗马尼亚教育部科技顾问、罗马尼亚科学基金会CNCSIS-NURC执行秘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委员会主任。长期研究中生代植物系统学、多样性和古气候环境,领导10余人的古植物学实验室科研团队,积极活跃在古植物学科研前沿,研究地区涉及格陵兰、罗马尼亚、美国和伊朗地区。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4部专著。曾获罗马尼亚国家青年科技奖、罗马尼亚科学院古生物学奖等。2000年来华参加第六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并分别于2005、2007、2009和2011多次来华参加国际会议。
-
国家重点实验室Seminar活动(5月26日)
报告题目:1.缅甸琥珀产地的地质考察
2.最原始蚂蚁及其社会行为起源
报 告 人:王博 副研究员
报告时间:5月26日(星期四)上午10:3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组织人事处
-
国家重点实验室Seminar活动(5月27日)
报告题目:系统发育分析在古脊椎动物学当中的运用:进展和前景
报 告 人:徐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报告时间:5月27日(星期五)上午10:3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组织人事处
-
学术沙龙通知(5月17日)
题目:华北发现距今15.6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报告人:朱茂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时间:5月17日上午10:00 (星期二)
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
2016年达尔文大讲堂第一讲《神秘的生命起源》(5月14日)
【主办】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部
【承办】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协办】化石网、《生物进化》杂志、江苏省古生物学会
【主要内容】生命起源是一个亘古未解之谜,地球上的生命产生于何时何地?是怎样产生的?近二百年来,人们在破解这一谜底之时,遇到了不少陷阱,但也时常出现一些令人振奋的突破。生命起源之说,第一个谜是生命起源的时间问题。第二个是生命起源的方式问题,生命是怎样起源的?是在什么地方起源的?
报告将介绍生命起源假说,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地外生命的探索等。
【主讲人】袁训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地层委员会埃迪卡拉系分会选举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进化分会副主任,《Science Bulletin》(地球科学)副主编,《古生物学报》副主编,《生物进化》科普杂志主编,《Palaeoworld》、《地层学杂志》和《微体古生物学报》编委。政协南京市第11、12、13届委员会常委。 长期从事地球早期生命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成果。已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专著2部。主要成果刊登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如“Science”论文4篇、“Nature”4篇、“PNAS”3篇、“Geology”6篇等。对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距今约6亿年,安徽,休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它是迄今最古老的宏体多细胞生物群,揭示了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后不久,宏体多细胞生物的出现、形态多样化和快速辐射的奇特演化过程。命名和深入研究了著名的“瓮安生物群”(距今约5.8亿年,贵州,瓮安)。在其中发现了最古老的珊瑚藻类化石和后生动物化石;发现了最古老的地衣化石,把这类生物的最早化石记录提前了近两亿年,证实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关于最早的地衣和真菌的起源时间发生在六亿年之前的推测,同时也预示着在维管植物登陆前的两亿年间,地衣可能已经对地表岩石圈进行了改造,并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建立的先行者。
【时间】2016年5月14日10:00(星期六)
【地点】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
学术沙龙通知(4月29日)
题目:Quantifying resolution in the stratigraphic record and testing global stratotypes
报告人:Dr. Michael J. Melchin(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大学教授,国际志留系分会主席)
时间:4月29日上午9:30-10:30
题目:Silurian stages and series boundary intervals revisited - new reference sections from the Prague Synform (Czech Republic)
报告人:Dr. Petr ?torch(捷克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时间:4月29日上午10:30-11:30
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组人处、所办
-
第三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重庆)第一轮会议通知
今年是国家“十三五”发展开局之年,也是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务院办公厅3月14日颁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国科协3月18日发布了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古生物知识是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重要展示内容,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承担着学会古生物科普工作的重任,经过几年来的宣传工作,影响不断扩大,成为自然类博物馆(包括地质古生物博物馆、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等)、科普杂志、网站和热心于古生物题材创作的文创、影视公司和科普作家团队共同探讨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的交流和展示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古生物科普教育工作、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全社会科普工作的开展,2015年11月,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决定,第三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于2016年在重庆举行。
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交流内容:
1、古生物科普工作新尝试、新经验;
2、互联网+在博物馆管理中的创新与实践;
3、新媒体在博物馆科普宣传中的运用;
4、文创产品在博物馆职能中的拓展;
5、博物馆在STEAM教育实践中作用;
6、博物馆特色科普活动。
二、会议形式:
会议将以特邀专家演讲和参会代表交流二种形式开展;将以会议交流与会间展板产品展示相结合;将邀请参会专家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开设公益科普讲座,为公众服务。
三、参会对象:
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及所属单位人员,“两岸三地”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文化产业公司和与此相关的文创公司、网络媒体、科技出版界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科普宣传的媒体人员。
四、会议时间和地点:
9月9日至11日,重庆自然博物馆。
五、会议报告摘要:
会议将编辑报告摘要集,请与会者积极提交论文摘要,限1000字,文章题目用小四黑体,居中;题目下为作者姓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用五号楷体居中;正文用五号宋体。摘要请采用Word文档,可通过电子邮件寄发;邮寄者需提供论文摘要软盘。截止日期:2016年7月30日。
请填写回执(见通知附件),于2016年6月30日前寄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曾杨);邮编:210008。
联系人:冯伟民,曾杨
电话:025-83282252,83282254;电子邮箱:wmfeng@nigpas.ac.cn
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2016年4月4日
-
-
地质生物学专题讲座通知(3月16日-18日)
Talk 1 – Life from no life
3月16日(周三)14:30-16:00
Talk 2 – Tiny creatures huge impacts: Why Earth needs microbes in its rocks
3月17日(周四)9:00-10:25
Talk 3 – Extreme Living – Microbes do it better
3月17日(周四)10:35-12:00
Talk4 – Microbial Evolution from the Silurian to the Present
3月18日(周五)9:00-10:25
Talk5– Survival of Life in Space – On to the future
3月18日(周五)10:35-12:00
主讲人:Russell Vreeland教授 美国宾州西彻斯特大学
讲座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办:微体室、科技处、组人处
-
学术沙龙通知(3月9日)
报告题目:Paleobotanical Evidence on the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Angiosperms
报告人:Peter Crane教授 耶鲁大学
报告时间:2016年3月9日 下午2:30
报告地点:图书馆报告厅
主办:古植物室、科技处、组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