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与江西省交界的“三山地区”是研究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经典区域。该区域晚奥陶世的地层剖面中发育保存较好的镣珊瑚属分子,其为奥陶纪与志留纪较为常见的丛状复体横板珊瑚,由许多横切面呈椭圆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个体组成独特的链状排列。
为了深入研究该地区的镣珊瑚,南京古生物所梁昆博士与加拿大及韩国同行选取该区域出露较好的下镇组祝宅剖面,在系统采样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定量形态分析与几何形态定量分析研究了136块镣珊瑚标本及7块模式标本。根据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划分出三个形态种;通过几何形态定量分析的形态空间得出这三个模式种分别对应Catenipora zhejiangensis、C. shiyangensis、C. dianbiancunensis。这三个镣珊瑚种分布于祝宅剖面的七个层位中,在泥灰岩中大部分块体能较为完整保存,而在页岩层中则以碎片状保存。总体上,这三个镣珊瑚种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大小与形状,然而他们均有较大的种内变异:同种的镣珊瑚在不同的层位以及不同的剖面呈现出较大的形态差异。与腕足动物类似,这种现象或许与晚奥陶世的地方性生长(endemism)密切相关。
该成果已经在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线上发表。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的资助。
三个镣珊瑚种Catenipora zhejiangensis、C. shiyangensis、C. dianbiancunensis的形态特征
祝宅剖面的镣珊瑚形态种与三山地区三个镣珊瑚模式种的判别分析
祝宅剖面的镣珊瑚形态种与三山地区三个镣珊瑚模式种的薄板样条分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