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龙年将至,跟着“恐龙博士”寻“龙”

发布时间:2024-01-31 打印

[video:龙年将至,跟着“恐龙博士”寻“龙”]
 

  “你们来找‘龙’?那可来对地方了!我们这儿海陆空都有!”1月26日下午,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恐龙博士”贺一鸣一边说话一边侧身,挥手一指,一座近乎两层楼高的恐龙骨架造型映入记者眼帘。  

  这是什么恐龙?它吃肉吗?南京大地上曾经生活过恐龙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一行随着贺一鸣开始在馆内寻找“龙”的身影。

    

  马门溪龙——我国特有的“东方巨龙”,体长22米脖子占一半

  “寻龙”第一站自然是那座两层楼高的恐龙骨架。只见它身姿昂扬,长长的脖子一直伸到二楼,并呈现回首看姿态。  

  “它脖子实在是太长了,我们层高不够。只能给它摆个回头的造型。”贺一鸣介绍,这是合川马门溪龙,头尾全长约22米,其中脖子就占近一半、有9.3米长,相当于一辆公交车的长度,1972年发现于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 

  这种恐龙可不简单,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生活在1.6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大型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类最大的特点就是脖子特别长,是世界恐龙大家族里脖子最长的。 

  体型如此巨大,吃肉还是吃素?透过相机放大拍摄,记者发现,它嘴里的牙齿呈现勺子状,看起来似乎不是太锋利。“马门溪龙是植食恐龙。”贺一鸣介绍,它牙齿的功能不是为了咀嚼而是用来刮下树叶。不过马门溪龙的脖子不能像长颈鹿那样抬得太高。如果头抬太高,颈部的肋骨就会把脖子戳坏。 

  “其实大家常说的‘食草恐龙’,并不准确,应该形容为植食恐龙。因为恐龙生活的年代,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草还没有真正出现。它们吃的植物一般是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部分被子植物。”?贺一鸣科普道。

    

  鱼龙——既像鱼又像龙,“年纪”比恐龙还要大

  看过马门溪龙,贺一鸣带着记者一行穿过一楼展厅,直奔鱼龙展柜而去,“这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鱼龙类型——邓氏贵州鱼龙。虽然它的名字中有鱼也有龙,却既不是鱼也不是恐龙,而是一种大型海栖爬行动物,它的出现时间比恐龙还要早很多,曾经是海洋里称霸一方的顶级掠食者。”  

?宁镇山脉首个海爬动物化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记者注意到,这只邓氏贵州鱼龙,身体呈纺锤形,外形看起来非常像鱼。说是爬行动物,可从骨架化石来看,它的四肢已经退化变成鳍脚,适合游泳。 

  贺一鸣介绍,恐龙型类最早在三叠纪晚期出现,最早化石记录在约2.45亿年前。而恐龙还没有成为陆地霸主之前,在一片靠近海域的陆地上,生活着一种半水生的蜥形纲动物,那就是鱼龙的祖先。其祖先类群重回海洋并逐步适应海生生活后,又渐渐演化出快速游泳的鱼形体型。为更适应水生生活,鱼龙除形态的变化外,其产子方式也发生改变。鱼龙具有卵胎生繁殖的能力,最早生育方式是头先出尾再出,后来转变为尾先出头再出。这降低了鱼龙幼子出生时溺水的概率,大大提高了成活率。  

  “鱼龙可能在南京这片大地上生活过。”贺一鸣介绍,去年化石爱好者、10岁的孟祥睿在句容青山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季承初步观察研究认为,是宁镇山脉首个海爬动物化石。目前专家正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如果能确认是鱼龙,那将意义重大。”

   

  “中华龙鸟”与翼龙——叫鸟却是恐龙,叫龙但不是恐龙

  “寻龙”第三站——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化石标本。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只见“中华龙鸟”长约70厘米,身上披有“羽毛”,看起来既像小型的恐龙,又像一只准备飞翔的鸟。它的头骨低而长、脑颅很小,前肢短壮,后肢和尾巴长,牙齿呈锯齿状。

  “它名字叫鸟,实际是恐龙。”贺一鸣介绍,“中华龙鸟”化石最初发现时,因为羽毛特征的存在,曾经被专家认为是原始的鸟类,并因此而得名。但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确定“中华龙鸟”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 

  据了解,古生物学家还对“中华龙鸟”身上似毛表皮衍生物的功能进行了讨论,一些人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表明性别的“装饰物”;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一种保温装置,并由此推论,“中华龙鸟”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表明,小型的恐龙有可能是温血动物,也就是恒温动物。

  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内展出的“中华龙鸟”是复制品,化石“真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馆。“因为它实在是太珍贵了,且意义重大。”贺一鸣介绍,“中华龙鸟”被发现以前,博物馆、科普书上的恐龙复原像身上一般只有鳞片,因为人们没在恐龙化石上找到毛发或羽毛的痕迹。“中华龙鸟”生活在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它的发现对于鸟类来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说法提供了有力证据。

  与“中华龙鸟”隔过道相望的是“翼龙”。“你知道,其实翼龙不是恐龙、也不是鸟吗?”站在一只小翼龙化石前,贺一鸣随口抛出的一句话,即镇住了记者。“翼龙其实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两种动物是亲戚关系。”

  据介绍,这位恐龙的亲戚,是中生代天空的霸主,家族十分庞大,有200多个种类。其中最小的森林翼龙,翼展只有25厘米,和麻雀差不多大,最喜欢吃小虫子。最大的则是风神翼龙,站在地面上时和现在的长颈鹿差不多高,翼展足足有十多米长,和一架小型飞机差不多大。

  翼龙附近还有小盗龙。这也是一只带羽毛的恐龙。科学家通过对黑素体的研究,证实它身上呈现一种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蓝黑色,即我们通常说的“五彩斑斓的黑”。小盗龙不远处,是一窝鹦鹉嘴龙幼体,通过化石可以看出它们的嘴与现在的鹦鹉非常相像。鹦鹉嘴龙会把它们的幼儿放在一起养育,就像我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一样,所以现在科学家经常发现一窝一窝的小鹦鹉嘴龙。  

?一窝鹦鹉嘴龙化石。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摄

  原标题:《翼龙其实不是恐龙,数亿年前或有鱼龙出没?南京龙年将至,跟着“恐龙博士”寻“龙”》(原文有改动)

  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作者:张安琪、毛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