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新闻
  • 南京古生物所调研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5月22-2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军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一行8人赴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就大庆油田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组织座谈交流和参观调研。
      5月22-2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军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一行8人赴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就大庆油田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组织座谈交流和参观调研。
      22日,王军一行调研组人员与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王永卓、首席专家冯子辉等20余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会上,南京古生物所副研究员陈清、研究员王玥和研究员王永栋就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新区块(川渝地区)古生代至中生代的基础研究进展分别做了学术报告。当天下午,勘探开发研究院相关专家围绕大庆油田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与问题以及科技管理工作也依次做了相关报告。
      六场报告从基础研究前沿与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多个维度展开,与会专家们围绕报告具体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对于报告中提到的大庆油田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难题,南京古生物所的专家们也结合自身经验积极献策建言。座谈会上,王军还代表南京古生物所向勘探开发研究院赠送《四川盆地陆相三叠系与侏罗系》图书。
      座谈会最后,王军指出,研究所的报告展示了基础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勘探开发研究院团队的报告也系统介绍了生产实践中与古生物相关的具体工作内容。他表示,双方有着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希望相关部门继续做好对接,进一步深化交流,推进合作,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王永卓强调,古生物学研究工作对油气勘探尤为重要,双方以科研生产项目合作为切入点,实现院所共建实践基地,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此次座谈交流和调研工作很有意义,是双方下一步深化合作交流的良好开端。
      23日上午,王军等一行还详细参观调研了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岩心馆、实验中心、智能专家决策中心和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2023-05-25
  •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等举办“亿年回眸”地古联合主题科普活动
    5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以“双馆合作”的新形式,举办了“亿年回眸”地古联合为主题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与全国科技周活动。此次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线下共吸引近150名观众,线上则通过玄武发布、博物馆B站和江苏有线三个平台同步进行直播,共获得了81万点击观看。
      5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以“双馆合作”的新形式,举办了“亿年回眸”地古联合为主题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与全国科技周活动。此次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线下共吸引近150名观众,线上则通过玄武发布、博物馆B站和江苏有线三个平台同步进行直播,共获得了81万点击观看。
      开幕式上,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张建成发表致辞。他表示,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依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这一平台在科研和科普方面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强调了博物馆在科学传播工作中的重要性,期待通过策划组织更加丰富的科普活动,让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江苏省地质学会秘书长、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监事长詹庚申,南京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陈彦瑾依次上台致辞。
      此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古生物主题科普讲座第26期达尔文大讲堂和“亿年回眸”地质主题科普游。其中,达尔文大讲堂由南京古生物所博士后李光金主讲,详细介绍了霍氏串珠(Horodyskia)的相关研究成果。地质主题科普游在南京地质博物馆内开展,报名观众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打卡参观了南京地质博物馆。
      此次“双馆合作”共同举办科普活动的形式是一次新的尝试,让公众感受到了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影响力,为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023-05-24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一行调研南京古生物所
    5月1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常务副院长单华生等一行来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就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5月1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常务副院长单华生等一行来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就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南京古生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研究生导师代表等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杨涛主持。
      调研期间,单华生一行参观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及绘图室,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等,就相关策展运营、科研支撑平台、科学家精神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了解。
      座谈会上,杨涛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研究所的基本情况。他表示,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在科教融合方面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希望接下来能够加强交流沟通与协作,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再上一个台阶。随后,单华生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李四光学院的办学和培养模式,希望研究所能够继续给予支持,为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建言献策,同时也为吸引更多学子来所深造打下良好基础。会上,双方人员就本科生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招生宣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2023-05-18
  • “国际青年中国行”走进南京古生物所
    5月12-14日,2023年“国际青年中国行”来到江苏南京。来自14个国家的国际青年在南京感知富有开放活力、生态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图景。期间,国际青年走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感受创新之都的“南京力量”。
      5月12-14日,2023年“国际青年中国行”来到江苏南京。来自14个国家的国际青年在南京感知富有开放活力、生态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图景。期间,国际青年走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感受创新之都的“南京力量”。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王军以及青年科研人员代表等接待来访,并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与大家进行了座谈交流。
      访问期间,国际青年认真参观了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模式标本馆、数字绘图室、显微CT实验室,以及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等场所,并与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详细了解并高度评价了研究所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创新实践。
      此次“国际青年中国行”国际青年还参观了上汽大通南京工厂、小西湖历史风貌区、红山森林动物园、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等南京特色科技文化场所。活动中,国际青年还积极参与“最南京”短视频打卡,寻找南京文化标识,感知具有文化厚度的南京图景。
      “国际青年中国行”是“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框架下开展的机制化交流活动,旨在通过邀请国际青年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增进彼此友谊,促进共同成长。
    2023-05-17
  • 第六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在桂林召开
    5月10-14日,第六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暨地学旅游(桂林·象山)论坛和第三届全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专业培训班在桂林象山区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舒德干,桂林市政协副主席谭建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张建成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开幕式。
      5月10-14日,第六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暨地学旅游(桂林·象山)论坛和第三届全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专业培训班在桂林象山区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舒德干,桂林市政协副主席谭建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张建成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王永栋,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监事长孙革,刘嘉麒和谭建国等依次发表致辞。会上还颁发了2021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证书,举行了桂林天目地学博物空间和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南古-天目联合文创产业发展中心”揭牌仪式等。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以及地学旅游论坛会上,刘嘉麒和舒德干两位院士为参会人员做特邀报告,近20位专家也带来了精彩的专题科普报告。此外,博物馆馆长专业培训班还邀请国内17位著名地质古生物学专家授课。
      会议期间,参会专家前往天目地学博物空间参观指导,并赴广西桂林泥盆纪F/F界线剖面和桂林杨堤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界线剖面进行野外地质考察。
      本次研讨会及论坛旨在推动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学旅游产业提质升级,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发挥多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与桥梁作用,推动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科普事业向高质量和高水平发展。同时,也为桂林象山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地学力量。
      据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国家地质公园、文旅产业和科技出版界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科普宣传的媒体人员等近15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及培训班。
      本届科普研讨会和馆长专业培训班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政府、桂林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南京古生物所、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以及天目地学博物空间(桂林)主办,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桂林市象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和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以及四川崇州天演博物馆承办,由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与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学院协办。
    2023-05-17
  • 中科院主题教育指导组到南京古生物所指导工作
    5月5-1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集中学习。中国科学院主题教育第十六巡回指导组组长朱怀诚、成员张一生全程参加5月12下午的读书会,并现场进行工作指导。
      5月5-1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集中学习。中国科学院主题教育第十六巡回指导组组长朱怀诚、成员张一生全程参加5月12日下午的读书会,并现场进行工作指导。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党委书记杨涛主持。
      全体人员首先前往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参观学习,深切感受以李四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科学家精神。
      读书会上,杨涛汇报了南京古生物所此次主题教育开展的具体情况和所领导班子读书班的学习情况。南京古生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结合自身在读书班学习情况和实际工作展开了思想交流分享,并各自分享了开展调查研究和梳理问题清单的相关情况。
      在听取完汇报后,朱怀诚充分肯定了南京古生物所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效,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持续深入认识,紧密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学习形式,进一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二是加强调查研究,要坚持和围绕“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三是加强组织领导,领导班子要提高站位,精心组织,以上率下,扎实落实主题教育各项要求。
      杨涛表示,南京古生物所将按照指导组要求,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读书班学习成果,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
      院主题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院党组第五巡视组部分成员、南京分院分党组成员等一同参观学习了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
    2023-05-17
  • 《科学通报》专辑“水循环的地质演变”正式出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正堂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共同组织的《科学通报》专辑“水循环的地质演变”正式出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正堂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共同组织的《科学通报》专辑“水循环的地质演变”正式出版。
      水是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根本保障,更是地球表层系统机体运作的“血液”。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6次评估报告中,特别突出了系统性评估气候变化对全球水循环影响的重要性。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郭正堂、焦念志、金之钧、王成善等负责、2019年年底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地球系统科学(能源、环境和气候)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年)”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地球科学的转型——向系统科学发展”,将“水循环”与“碳循环”、“西太-东亚构造衔接”一起,作为系列战略研讨的三大主题之一。其中,以地球系统演化理论为指导,探索地质时期不同时空尺度和气候背景下的水循环过程和规律,即“水循环的地质演变”成为“水循环”主题研讨中的专题之一。
      根据战略研讨专家组的要求,2021年10月11日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水循环的地质演变”专题研讨会,并在会上决定组织《科学通报》“水循环的地质演变”专辑。专辑聚焦水循环的地质演变,探讨地球不同历史时期古气候演变和水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这一地球系统演变的基本科学问题。
       “水循环的地质演变”专辑包括12篇文章,涉及今后需要重视与加强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法。
      朱茂炎、郭正堂、汪品先三位专家在专辑中撰写了综合评述《水循环的地质演变: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文章在简要回顾水循环地质演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水循环研究领域合今后需要加强的5个重大科学问题:即雪球地球时期的水循环、植被起源和演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深时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的演变与水循环、暖室期地下水与海平面变化、深时水循环中的氧同位素示踪。同时,三位专家还在评述中建议了我国未来亟须加强的4个研究方向:即深时冰室期向暖室期转变中的水循环、深时水循环与生态系统演变、深时水循环研究方法的发展、深时水循环与长周期地球系统演变的数值模型。
      受邀参加专题研讨和专辑的作者都是活跃在相关研究前沿方向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南京古生物所副研究员要乐等重点围绕泥盆纪-石炭纪陆地植物演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分析了其与海洋生态系统,特别是生物礁演替之间的耦合关系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员史恭乐针对被子植物演化和水循环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实例,就如何利用被子植物化石重建古降水和古湿度等多个水循环相关的气候指标进行了介绍。博士生仲钰天和研究员陈吉涛等人回顾了晚古生代大冰期碳-水循环研究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指出1-8百万年轨道周期尺度下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同时,认为晚古生代大冰期地球表层系统各个圈层之间的反馈过程都非常复杂,今后需要开展不同复杂程度地球系统模型的模拟工作,以全面揭示晚古生代大冰期碳-水循环关联机制。研究员陈波等人详细评估了成岩蚀变、生命效应、区域性海水同位素组成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准确重建深时古温度的制约和解决方法,以及应用氧同位素指标开展深时水循环研究中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张莹刚博士等回顾了COPSE(Carbon-Oxygen-Phosphorus-Sulphur-Evolution)和GEOCARB为代表的早期长时间尺度碳循环箱式模型的不足,对基于COPSE模型结合了FOAM(Fast Ocean-Atmosphere Model)气候模型数据集而发展起来的SCION(Spatial Continuous Integration)地球系统模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下一步优化和发展的技术路径。
      此外,多个相关兄弟单位中青年学术骨干也受邀撰写了专辑文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志鹏博士等人围绕南北半球海冰和降水对不同外部驱动的响应、热带降水中的半岁差信号和太阳辐射引起的降水突变等科学问题,结合团队近期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当前研究中所面临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亟须加强的方向。北京大学薛进庄副教授等人系统分析了早期维管植物辐射演化对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和维管植物型陆-海水文连续体的形成,以及与长时间尺度水-碳循环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宋汉宸博士等人聚焦古、中生代之交水循环的一系列重大变化进行了总结,包括全球干旱面积和降雨的变化、超级季风现象和热带辐合带的迁移摆动等,指出这些演变可能是该时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的重要体现。北京大学李明松研究员等人则从温室期地下水储库与海平面变化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天文驱动的大陆地下水活动导致海平面变化这一“海绵大陆假说”,并讨论了该研究方向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等人以古生物化石材料为依据,重点总结了新生代温室和冰室两种气候背景下动物区系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演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李树峰副研究员等人则结合古植物、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数据开发的古气候模拟方法的应用,针对新生代青藏高原的生长如何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进行了系统总结。
      “水循环地质演变”专辑的出版不仅对揭示地球系统演变规律至关重要,也为科学认识和应对当今全球升温下的水文气候灾害和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支撑,进而有助于推动我国“水循环地质演变”领域的发展。
      专辑地址:https://www.sciengine.com/CSB/issue/68/12.
    2023-05-17
  • “凤凰·南古”联合科学传播中心召开第二届理事会
    5月10日下午,“凤凰·南古”联合科学传播中心第二届理事会在广西桂林天目地学博物空间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中心理事长张建成主持。
      5月10日下午,“凤凰·南古”联合科学传播中心第二届理事会在广西桂林天目地学博物空间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中心理事长张建成主持。
      张建成指出,“凤凰·南古”联合科传中心这一平台从筹划组建至今,在不到3年的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双方充分利用好平台资源,继续开展高品质、高水平、高标准的合作,策划出版一系列展现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一流科研实力的精品作品。
      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总编辑、中心副理事长郁宝平在会上指出,中心策划的多项作品成功入选各类国家级项目、荣获各类国家级奖项,这是双方优势资源强强联手、共赢的结果。在今后的发展中,郁宝平希望双方要直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让平台持续焕发新活力。
      中心理事会秘书处还向与会人员汇报了过去一年中心的具体工作内容、取得的成果经验和今后的工作重点。会上,与会人员分别就下一步中心的发展展开热烈讨论,纷纷献计献策。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天目地学博物空间,并赠送了联合科学传播中心出版的相关图书。
    2023-05-12
  • 杭州市科协一行调研南京古生物所
    5月11日,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观林等一行来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就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5月11日,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观林等一行来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就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期间,陈观林一行就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进行了重点调研,详细了解史料收集、展馆开放、活动组织开展等情况。在听取了详细介绍之后,陈观林积极肯定了南京古生物所在弘扬以李四光先生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深入挖掘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影响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力量。
      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主任吉莉等陪同调研。
    2023-05-11
  • 江苏省地调院一行调研南京古生物所
    5月10日上午,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党委书记谢兴楠一行前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调研,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交流座谈会。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以及博物馆、地层古生物咨询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议由杨涛主持。
      5月10日上午,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党委书记谢兴楠一行前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调研,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交流座谈会。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以及博物馆、地层古生物咨询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议由杨涛主持。
      座谈会上,杨涛首先对江苏省地调院的来访调研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与会人员情况。随后詹仁斌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南京古生物建立之初的初心使命,并从历史沿革、人员结构、基础科研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发展规划等方面介绍相关情况。在听取完报告后,谢兴楠表示,南京古生物所与江苏省地调院的历史密切,且都属于地质专业背景;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方面都有着很突出的表现,非常值得学习。
      会上,双方人员就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做法、考评体系制度的调研制定、建制化团队的建立整合、地质数据的数字化使用、党建活动与科研工作的融合开展,以及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等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交流。
      会后,谢兴楠一行参观了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以及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等,就相关弘扬科学家精神、展馆运营、活动策划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了解。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