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张以春参与项目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4-11-08 打印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公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以春参与的项目《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古特提斯造山带形成和演化》,荣获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特提斯是显生宙期间存在于冈瓦纳和劳亚超大陆之间的全球性古大洋,是探讨大洋形成、演化及洋-陆转换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古特提斯洋的主洋盆缝合带位置在青藏高原何处,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针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张以春于2009年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翟庆国团队赴羌塘盆地开展联合野外攻关。联合团队在此次考察中于羌塘中部中央隆起带北侧,发现了连续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含暖水生物群的碳酸盐岩地层,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发现含蜓类Sphaeroschwagerina暖水动物群,它与同时代南羌塘地块的冰海杂砾岩和冷水动物群完全不同。因此,通过地层和古生物地理对比,证实了石炭-二叠纪南羌塘和北羌塘的沉积地层和古生物组合存在巨大差异,它们之间存在一条重要的古生物地理界线,支持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所代表的洋盆是古特提斯洋的主支。另外,翟庆国团队和吉林大学教授李才团队多年来也从蛇绿岩、火山岩、高压变质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多篇成果,共同支持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是古特提斯洋的主洋盆缝合带,证实了古特提斯洋是一个“长寿”的大洋,它可以与三江地区昌宁-孟连带相连,构成了青藏高原冈瓦纳和劳亚超大陆的界限。

该系列成果对特提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升了我国在古特提斯造山带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成果详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