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南京古生物所三项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发布时间:2022-03-10 打印

  2022310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北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选。其中,由南京古生物所领衔完成的三项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本次入选十大进展的成果包括:1)解锁东亚长时间尺度下古人群动态演变和适应性基因演化;2)化石证据揭示苔藓动物门起源于寒武纪早期;3)热河哺乳形动物的挖掘趋同演化与脊柱的演化发育意义;4)内蒙古早白垩世新化石揭示被子植物起源之谜;5)古生物脂类对不同古气候因子的重建和示踪;6)晚古生代化石宝库“植物庞贝城”系统研究;7)雪球地球冰期结束后全球古海洋环境的精细刻画;8)古-中生代之交大气CO2浓度升高与陆地生态系统扰动;9)中国发现晚更新世一个新人种:龙人及其独立第三演化支序;10)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涉及年代

  由南京古生物所领衔完成的三项成果包括:史恭乐研究员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完成的“内蒙古早白垩世新化石揭示被子植物起源之谜”,王军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晚古生代化石宝库‘植物庞贝城’系统研究”,以及庞科副研究员领衔的早期生命团队完成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现场

南京古生物所三项成果入选代表领奖合影

  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的评选活动旨在激发古生物学者的科研热情,宣传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方向上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同时,促进我国古生物学的科学普及,推动古生物学研究、科学传播和化石保护工作。 

  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于1929年,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之一。自2017年始,“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的评选和发布工作已举办六届,每次评选受均到学界、社会广泛关注,极大促进了我国古生物学的发展。 

    

  三项入选成果信息 

  内蒙古早白垩世新化石揭示被子植物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史恭乐研究员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20215月在《自然》杂志发表了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最新研究。被子植物起源是演化生物学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化石记录显示被子植物在早白垩世突然大量出现,达尔文对此困惑不解,称之为讨厌之谜。研究团体在我国内蒙发现了一个早白垩世硅化植物群。植物群中一种新的绝灭种子植物,其包裹种子的弯曲托斗类似被子植物原始类群倒生胚珠的外珠被。谱系发育分析显示内蒙具托斗植物和具有相似弯曲托斗的绝灭种子植物是被子植物的近亲。这一大类被子植物近亲类群可追溯至晚二叠世,表明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在距今约2.6亿年就已经出现。 

  SHI Gongle*, HERRERA Fabiany., HERENDEEN Patrick S., CLARK Elizabeth G., CRANE Peter R., 2021. Mesozoic cupul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angiosperm second integument. Nature 594, 223–226. (corresponding author) .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598-w 

  晚古生代化石宝库植物庞贝城系统研究 

  煤作为一种植物化石能源,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粮食,是18世纪以来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那么形成煤的远古森林包括哪些植物?森林的面貌是怎样的呢? 

  植物庞贝城位于乌海市境内乌达煤田,保存面积大约35平方公里。距今约三亿年前,这片成煤沼泽森林被火山喷发所落下的炙热的火山灰封存,因保存方式与意大利庞贝古城颇为相似,故名植物庞贝城。这种特异埋藏不仅有利于复原植物个体,而且能够实际复原森林景观。因此,对这座化石宝库的发掘和研究,能够很好地回答上述问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对植物庞贝城的形成时代、埋藏过程、物种构成、生态链条以及森林景观面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进展。特别是,其中对于华夏植物群的特色类群瓢叶目的相关研究,明确了其属于前裸子植物的系统分类位置,破解了困扰古植物学200年的谜团。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和欧洲《古植物学和孢粉学论评》(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专辑。 

  Jun Wang, Jason Hilton, Hermann W. Pfefferkorn, Shijun Wang, Yi Zhang, Jiri Bek, 2021. Ancient noeggerathialean reveals the seed plant sister group diversified alongside the primary seed plant radi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8: e2013442118. https://doi.org/10.1073/pnas.2013442118. 

  Jun Wang, Hermann W. Pfefferkorn, Stanislav Oplustil, Hans Kerp, 2021. Wuda Tuff Flora: A Permian peat-forming T0 plant assemblage from Wuda Coalfield, Inner Mongolia.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Special Issue, Volume 29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review-of-palaeobotany-and-palynology/vol/294/suppl/C.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埃迪卡拉化石是寒武纪大爆发前夕非常重要的一类宏体软躯体生物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领衔,和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组成的合作研究团队于2021101日在《地质学》(Geology)上报道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的过程中在柴达木盆地发现的典型埃迪卡拉化石。这是在中国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产地,也是迄今为止在青藏高原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生物群。全吉山地区元古宙地层序列的综合分析对比为探讨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在前寒武纪末期的古地理关系及当时全球古地理格局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PANG Ke*, WU Chengxi, SUN Yunpeng, OUYANG Qing, YUAN Xunlai, SHEN Bing, LANG Xianguo, WANG Ruimin, CHEN Zhe*, ZHOU Chuanming*. 2021. New Ediacara-type fossils and late Ediacaran stratigraphy from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China): pal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Geology, 49(10): 1160–1164. DOI: 10.1130/G48842.1. (corresponding authors). https://doi.org/10.1130/G48842.1.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