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郄文昆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罗根明副教授、Louisiana州立大学Achim Herrmann副教授和Texas Tech大学James Barrick教授联合主编的《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全球事件: 晚古生代大冰期的序曲与终章》专辑最近在Elsevier出版社的国际刊物《三古》(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正式在线出版。这是对近年来全球晚古生代构造事件、气候事件、环境事件和生物事件的一次综合整理和系统总结,研究区域涵盖北美、欧洲、中国(华南、新疆和西藏)和冈瓦纳大陆等地,为进一步探索地史时期地球表层系统中的海-陆-气相互作用提供全球视野。
早泥盆世-中二叠世(~410 to 260 Ma)是地球系统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之一,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以及气候、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均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此期间,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大陆在低纬度地区的拼合导致全球构造活动的增强以及泛大陆的最终形成;与此同时,陆地上维管束植物的繁盛导致有机碳的大量埋葬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下降,这两种长时间尺度作用力最终导致全球从中古生代的“温室地球”转变为石炭纪-二叠纪的“冰室地球”。晚古生代气候变冷始于晚泥盆世F-F之交,至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在中高纬度地区开始发育持续时间短的高山型冰川,其分别对应于显生宙以来最大的两次生物灭绝事件,即F-F之交Kellwasser事件和泥盆纪末的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石炭纪维宪期,对应于全球海平面的剧烈波动,大陆冰盖开始大规模出现,至晚石炭亚纪-早二叠世,冰盖规模达到最大,但是晚古生代冰盛期的发生时间还存在一定争议。
本专辑共包含1篇综述论文和23篇研究论文,划分为2个分卷(531卷A & B)。其中,分卷531A包括综述论文和11篇研究论文,内容主要涉及泥盆纪-石炭纪杜内期气候、环境和生物事件;分卷531B包含12篇研究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石炭纪维宪期-中二叠世冈瓦纳大陆成冰事件、低-高纬度地区沉积响应和洋流循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古地理变化。23篇论文可按照不同研究主题进行分类,详情如下:
1) 冈瓦纳大陆中西部地区晚古生代成冰作用时间和样式 (Buso et al., 2017; Fallgatter and Paim, 2017; Fedorchuk et al., 2018; Grifs et al., 2018);
2) 晚古生代大冰期(LPIA)的沉积和海平面变化响应 (Sardar Abadi et al., 2018; Chen et al., 2018b);
3) 洋流循环模式和生物古地理变化 (Davydov and Cózar, 2017; Herrmann et al., 2018; Huang et al., 2018c; Shen et al., 2018);
4) 晚古生代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Liu et al., 2018b; Tuite et al., 2019; Turner et al., 2018; Zhang et al., 2018);
5) 晚泥盆世F-F界线事件研究 (Chang et al., 2017; Uveges et al., 2018) and Dev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 (Kalvoda et al., 2019);
6) 泥盆纪牙形刺生物地层 (Zhang et al., 2019)和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孢粉生物地层 (Liu et al., 2018a);
7) 晚古生代陆地植物系统分类和生境 (Guo et al., 2017; Tewari et al., 2018; Wan et al., 2019; Xu et al., 2018).
全球晚古生代构造事件、气候事件、生物事件、牙形刺氧同位素记录、海洋碳和锶同位素记录、陆地有机碳埋藏通量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本专辑论文研究区域古地理和地层分布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