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中国科学院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
    1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作题为《锐意改革进取 奋力攻坚克难 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的工作报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汪克强分阶段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全体院领导、部分院老领导出席会议。审计署科学技术审计局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会议。本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推进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大会部署要求,谋划“十五五”改革创新发展,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会议指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一年来,全院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完成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围绕“四个面向”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坚实现良好开局,改革创新发展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为谋划2025年工作和“十五五”改革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院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只争朝夕、担当实干,在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走在前、做表率,在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做主力、当先锋。会议强调,积极承担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是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要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紧紧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积极建议承担和高质量组织实施好各类重大科技任务。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要求,深入实施重点领域专项行动计划,统筹推动全院相关领域科研布局调整和重大任务部署。要创新重大任务组织模式,整合集聚院内外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努力产出更多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会议强调,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在近年来院层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把改革的着力点和重心聚焦到研究所层面,使各项改革措施真正向纵深推进、在基层落地。要切实增强改革意识和责任担当,选准突破口、牵住“牛鼻子”,聚焦科研组织、科技评价、收入分配等制约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发挥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率先发力破局。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坚持试点先行,坚持机关带系统,强化研究所主体责任,精心谋划组织,积极稳妥推进。会议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做好各类重大任务争取和组织实施、推进重点实验室高质量改革发展、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锻造堪当重任的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加强学部工作和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方面,对2025年全院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吴朝晖就全院党建和人才工作进展及2025年重点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孙也刚作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强保障专题报告。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丁赤飚、何宏平分别围绕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就重大任务组织实施进展及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会上还发布并启动实施了若干重点领域专项行动计划。院机关有关部门和有关院属单位作了交流报告。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作用。大家纷纷表示,一定按照院党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聚精会神抓攻坚,雷厉风行抓改革,锲而不舍抓落实,奋力打开全院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会议颁发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青年科学家奖、国际科技合作奖,表彰了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分批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一年。全院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干字当头,以行动诠释责任,以团结凝聚力量,以成果彰显担当,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进一步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成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监察组负责人,院机关各部门、院属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17
    2025-01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24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报告厅召开。南京古生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在职职工、离退休同志和研究生等三百余人参加大会。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王博主持。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首先传达了中国科学院冬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他强调,全所上下要充分发扬科学家精神,承担新时代新使命,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守正创新、破立并举,进一步全面深化研究所改革,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自觉肩负起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代表所领导班子作南京古生物所2024年度工作报告。2024年,南京古生物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院党组统一部署,持续加强党对科技创新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加速建设“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重点实验室”为契机,精心谋划承担“基于精时古地理的非常规油气增储理论与方法”院先导专项B类等重大科技任务,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平台与条件建设、资源配置等领域的改革发展,加快抢占地质古生物学领域科技制高点,党政同心,稳步推进,研究所各项工作均取得重要进展。最后,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俊杰宣读了南京古生物所2024年度各项荣誉和获奖情况。全年,南京古生物所共获得各类集体或个人、荣誉或奖励120余项,充分展现了全所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砥砺前行乘风起,开拓创新展宏图,2025年,南京古生物所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锐意进取的精神,全力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doctype-->
    19
    2025-01
  • 我所成果“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入选《科学》杂志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迄今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备条件,被认为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关键事件之一。然而,真核生物最早何时发生多细胞化?此前,学界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并无明确答案和证据。201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团队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朱士兴等国内外同行,在燕山地区发现距今15.6亿年前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个体长度可达30厘米。这一发现不仅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将近10亿年,并且意味着真核生物发生多细胞化的时间应该更早。2024年1月,朱茂炎团队经过8年的深入研究,在燕山地区距今约16.4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化石不仅保存了清晰的细胞结构,而且部分细胞内含有可能的繁殖细胞“孢子”等结构。这一发现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了约7000万年。《科学》杂志此次评选出的其他年度突破包括:一针管半年的艾滋病预防药问世、地幔“巨浪”推动大陆高地崛起、第三种磁性材料发现、“星舰”实现“筷子夹火箭”、藻类固氮“神器”首次发现、靶向农作物害虫的RNAi杀虫剂上市、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黎明、古代DNA揭示千年前家族关系、CAR-T疗法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2024-12
  • 南京古生物所牵头研究的“植物庞贝城“入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近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地科联”)在韩国公布了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牵头研究的《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内蒙古)等中国三地成功入选。9月3日,“中国3家地质遗产地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古生物所召开。发布会上,受国际地科联委托,国际地科联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宣布中国入选遗产地名单并介绍遴选的背景情况。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介绍了“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的相关情况。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有着大量重建的化石植物,是全球最精确(通过样方采样法)重建的成煤森林景观,为了解地史时期群落生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截至目前的调查研究,“植物庞贝城”现已囊括了5项世界之最:最大面积的远古森林实践复原、最丰富的同期成煤植物群化石标本收藏、最古老的苏铁植物、最丰富的瓢叶目植物群落、最多的化石植物整体重建,“植物庞贝城”的发现和研究为古生物演化生命树增添了最多的新物种。当天,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伟海分别介绍了各自地质遗产地的情况。来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迹委员会的专家、地质科学领域的院士及学者、各遗产地代表等参加发布会,并对地质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开展了深入的研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成立于1961年,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地球科学团体,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合作伙伴,在国际社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目前入会的国家和地区121个,代表着全球约100多万名地质科学家。2021年初,国际地科联公布全球第一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等7个中国地质遗迹成功入选。
    04
    2024-09
  • 南京古生物所2025年新年贺词
    祥蛇贺瑞,新岁启封。值此2025元旦新年辞旧迎新之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导班子向海内外全体南古人、向长期以来给予南京古生物所关心支持的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衷心的新年祝福!2024年,南京古生物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院党组统一部署,持续加强党对科技创新事业的全面领导,精心谋划承担“基于精时古地理的非常规油气增储理论与方法”院先导专项B类等重大科技任务,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平台与条件建设、资源配置等领域的改革发展,加快抢占地质古生物学领域科技制高点,党政同心,稳步推进研究所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24年,南京古生物所继续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条”,开展地层古生物学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年内发表Nature Index高水平杂志论文30篇,发现的迄今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科学》(Science)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植物庞贝城”入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1项成果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成果获评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2024年,南京古生物所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积极策划实施重大科技任务。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题、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基金委创新群体等系列科技任务。新获批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先导专项等任务,与大庆油田等多次开展互访并达成集成性合作项目。2024年,南京古生物所牢牢把握新时期人才工作的使命定位,围绕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面向海内外精准引才,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年内新增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A类入选者1人、择优支持3人。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超60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包括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2024年,南京古生物所进一步加强科学传播及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全年免费接待47万余人次,组织免费公益活动59场次。其中,线上科普教育活动11场次,受众346.4万人。荣获科普荣誉数十项。以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分类为基础,围绕研究所抢占科技制高点布局和学科发展目标,以技术关联度和支撑学科关联度重组实验技术中心。新建天体生物学实验平台和地质样品前处理综合实验平台。构建精时古地理数据平台和剖面可视化平台取得系列进展。麒麟新园区完成建设即将投入使用。2024年,南京古生物所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年内有214人次出访交流,接待173人次外宾来访,主办“第九届国际古昆虫、节肢动物和琥珀大会”,承办“第六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执行院国际交流计划项目9项。依托亚洲古生物协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学术组织和科研平台,定期组织举办了4场学术会议,积极体现学术引领作用。2024年,南京古生物所认真落实巡视整改工作,促成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10次,研讨部署了多项整改举措,以制度化规范化保障巡视整改的长效化。年内修订完善40余项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优化科研经费使用,加强管理规范和内部控制。新的一年里,全体南古人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的统一部署,以加速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契机,积极推进研究所改革发展,加快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为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南古人”应有的贡献!王 军 所长赵方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吕俊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 博 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25年元旦<!--!doctype-->
    01
    2025-01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2024年度战略研讨会
    9月27—2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2024年度战略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郝芳,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沈树忠,吉林大学教授孙跃武等专家到会指导。南京古生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及科研人员代表等40余人参加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主持。会议伊始,王军首先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并就研究所当前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会上,朱日祥和郝芳分别作了题为《多圈层作用驱动的油气形成与富集理论》《陆相页岩气和天然氢气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的报告。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殷宗军分别介绍了古生物所战略前沿方向和重点实验室情况。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围绕古生物所战略前沿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了在保持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调研探索新的突破点,特别是交叉学科,陆相、海相能源等方向的研究。同时,专家学者们对重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强调人才队伍建设、科研设施配置、数据库搭建的重要性。会议还就争取国家重大任务进行了讨论,并且鼓励科研人员探索新的科研范式,主动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推动科研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表示,专家们的意见建议把脉精准,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此次战略研讨会是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科学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和深刻思考。最后,王军代表研究所再次向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研究所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未来研究所将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专家们的合作,增进交叉学科交流研究,共同探索古生物科学的奥秘,讲好生命演化的故事。同时,研究所也将继续聚焦战略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探索与产业部门合作模式,积极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为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30
    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