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江苏学者揭秘1万多年前南极冰盖退缩之谜]
日前,中外科学家共同合作,揭示了南极冰盖冰下融水的释放和冰盖退缩、海平面上升之间的直接联系,为预测未来南极冰盖可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 通讯》上发表。
地质记录表明,南极冰盖在末次冰消期,也就是约1.8万年至1.1万年前曾存在几次快速的退缩过程,可能与冰下融水排放导致的冰盖失稳有关。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冰下融水排放与南极冰盖快速退缩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涛与合作者,将冰盖附近的海水铀同位素组成作为记录冰下融水释放的潜在指标。而一种生活在水深200米以下的珊瑚类群——深海珊瑚,为他们提供了研究线索。通过测量南大洋德雷克海峡深海珊瑚样品的年龄和铀同位素组成,研究团队获得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高分辨率南大洋海水铀同位素演化记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涛说:“我们通过对比已有的地质记录,发现可能是当时上涌流的温度以及强度的加强,导致了冰盖的不稳定性,从而促使了底部融水的释放、冰盖的退缩。”
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冰盖退缩带来的融水不仅会导致海平面升高,还会影响海气交换,改变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全球碳循环有明显影响。
李涛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水的温度其实也在慢慢升高的,从而导致我们在末次冰消期看到的类似现象在未来的南极洲可能会发生。”
(江苏广电总台 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忱 张健 陈超 夏敬栋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黄竹岩、吴纪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