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瑜 张安琪
23分钟,这是9月30日、10月5日,南京科技馆特别推出的“双减科学营——磁悬浮探秘”的线上报名约满时间。
31分钟、29分钟,这是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推出的中秋节特别活动“皮影戏里话中秋”“中秋月儿圆——‘玄兔’大变脸”的报名满员时间。
从暑假到中秋国庆假期,今年我市科普游热持续升温。刚刚过去的超级黄金周,科普热、一票难求已成常态,全市科普场馆正从“升温”变成“恒温”。
体验科学的魅力,沉浸式体验场馆人气爆棚
100 、107 、112 ……“妈妈快看,热气球升到最高了。”10月5日下午3点,南京科技馆主体馆1楼的热气球展台前,8岁的孙博文一手拽着妈妈衣服,一手指着热气球跳了起来。“看到了,那你知道为什么气球会升起来吗?是因为里面的气体温度升高后密度变小了……”妈妈耐心地进行科普讲解。
不远处的磁力线展台,今年已上初一的谢天栎一手一个手轮,正在给旁边的妈妈和5岁的妹妹展示磁力线的变化。看到哥哥只是转了转手轮驱动玻璃里磁铁转动,好多小线条也随之动起来,妹妹的眼睛都瞪圆了,情不自禁地伸手想自己试试。事后她记住了一个词——“磁力”。
前一天,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7岁的陈悦悦通过科普课程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举重大力士——独角仙”,并在活动结束后把新朋友接回了家,“它特别厉害,能举起相当于自身重量850倍的东西呢!”
陈悦悦妈妈对女儿的新朋友十分欢迎,“既能学到东西,也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保护生态的意识。回去我们也会帮着她一起饲养,还准备鼓励她写几篇饲养日记。”
这个超级黄金周,记者探访了我市多家科普场馆发现,沉浸式体验的展厅,最受小朋友和家长欢迎。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科普活动中他们更喜欢好玩的、有体验感的东西。”趁着假期来到南京科技馆当志愿者的大学生和美莉说出了自己的观察心得,“可别小看小孩子们在玩中学会的知识,这些恰恰会被记得牢牢的。”
科技馆“持续高热”证明,孩子和家长,都更愿意接受沉浸式科普教育。
展陈创新,科普展馆“升温”背后是“常新”
神奇的木屋舞蹈、倒置空间里旋转的巨型仙人掌、叮咚幽谷中多维音乐体验……近期,国内首创互动式感官科技艺术体验展“超感世界”亮相南京科技馆,30余项大型科学艺术装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今年暑假,南京科技馆客流创下历史新高,这样的热度一直持续到刚刚过去的8天。
今年超级黄金周之前,市民就发现各大科普场馆又“上新”了。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推出特展+科学性趣味性并重的科普活动。博物馆推出了传统文化、科普研究相结合的活动课程,将科学探究与人文、自然科学相结合,活动中还提供小望远镜等设备鼓励小朋友自己亲眼看、亲手做。“几个活动预热报名就非常火热。”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则走出了一条科研+科普“1+1>2”之路。这个假期,市民可以在这里和蝴蝶亲密接触。这里所有的蝴蝶都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人工饲养出来的,非常亲人,可以和观众身体接触和互动。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昆虫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副研究员廖怀建介绍,活动从9月29日到10月1日结束,三天接待了观众近8000人。
科普场馆常态化“升温”背后,是各大场馆的“常新”。
多家科普场馆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各家现在越来越“卷”,不断推陈出新,市民在科普场馆体验感更强了。
从“升温”到“恒温”,科普场馆任重而道远
今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科普教育是在科学与公众间搭建一座“桥”,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科普场馆,从“升温”到“恒温”,在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路上任重道远。
加强科普资源连接,有利于形成区域科学传播合力。南京科技馆馆长张志强介绍,市科协发起成立“南京现代科普场馆联盟”,汇聚整合全市科普资源,构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达65家,初步形成了覆盖我市各区的优质科普基础设施体系,今年来已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副馆长郭震宇介绍,自2021年升级改造后,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观众只需关注公众号、预约后即可在开放时间入内参观。郭震宇表示,馆里还搭建了5个线上科普群,每个群里500人,群里有科普老师长期在线答疑解惑。
不少业内人士还建议,科普游可以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南京科普游“城市漫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