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现代快报】江苏举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发布时间:2022-05-31 打印

  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文 顾炜/摄)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在江苏各界引发热烈反响。5月30日,在2022年江苏省“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围绕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惠建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科协主席陈骏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 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全文。随后,与会科技工作者代表交流发言。

  “28年前我从国外留学回来,这些年见证着江苏的巨变,心中非常多的感慨,我也很庆幸自己当年选择回国报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坦言,“为祖国做出真正的成绩,我感到非常幸福。”

   

  1994年,崔向群义无反顾回到了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挑起了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也称“郭守敬望远镜”)建设的重任。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能力最高的望远镜。在漫长岁月里,她带领团队开展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如今,LAMOST“巡天”已近10年,成果颇丰。

  “一批批留学归国青年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崔向群说,新时代赋予了留学归国青年更宽广的舞台,他们用行动告白祖国,争做表率、再创佳绩。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质科学前沿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余强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本。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金属纳米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陈光也感同身受。他表示,实现“从0到1”的突破,是从基础研究迈向科技创新的巨大飞跃。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总书记的激励让我们愈发感到使命重大。”在陈光眼中,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就是这样一个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的开拓者。“他一辈子专心做好一件事,他对事业的执着与热忱,令人动容。这说明,科研工作者要慎防浮躁情绪才能够干成别人都干不成的事,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也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他的办公旧址如今已变成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每天都会经过,深受李四光精神的熏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古生物博物馆馆长王永栋的办公室也在这一栋楼里。他说,“李四光冲破阻挠回国效力,从未停下过地质研究的脚步。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地质学者,也鼓舞我们永攀科学高峰。”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敢于挑战科学‘无人区’,勇于攀登新高峰,力争在关键核心领域‘杀出一条血路’,以江苏科技硬实力,为国分忧、为国争光。”座谈会上,惠建林强调,全省科技工作者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