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生物学解码动物起源的秘密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金
通讯员 盛捷
5月25日在宁举行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开幕式上,中国古生物学会正式揭晓第五届“青年古生物学奖”获奖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殷宗军等六位青年古生物学家获此殊荣。
“从事古生物研究,这份坚持源于热爱,也来自于科研的进展、院所的支持。”殷宗军对获此殊荣非常激动,他说,自己坚持科研创新、勇闯无人区,用古生物学解码更多人类起源和演化的秘密。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读本科时,殷宗军第一次了解到,达尔文曾提到一个挑战进化论的难题:绝大多数现代高等动物的祖先,在5.41亿到5.18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以大爆发的形式突然出现在地层中,这一现象后世称之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而寒武纪之前地球的漫长历史中,却缺乏与动物相关的化石记录。对此,达尔文的解释是化石记录保存的不完整性,寒武纪之前的动物可能没有留下化石记录。这个解释在此后100多年里引起了很大争议,被称为“达尔文之困”。
100多年过去了,“达尔文之困”怎么还是个谜?2006年,带着追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三学生殷宗军放弃本校的研究生保送资格,选择了考研——向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这个全国古生物研究高地发起冲击,他选择的目标是瓮安生物群。
瓮安生物群,主产于贵州瓮安北斗山含磷地层,以磷酸盐化方式保存着6亿年前的化石,诞生于寒武纪大爆发以前。因此,这座可能保存了全世界最古老动物的化石库,被学界视为“动物世界的黎明”。
“2006年夏天,我从北斗山采了几百斤石头,打包发往南京,大海捞针一样寻找化石。”殷宗军记忆中,那个夏天非常炎热,他先用化学方法将几百斤石头融化,再在残渣中一点一点寻找化石,用显微镜观察。终于,他找到了大量从未见过的化石,其中一种化石十分特别,直径不到1毫米、外形很像现代动物胚胎、表面上长着螺旋状线圈,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瓮安旋孔虫”的化石。
去年,殷宗军“出圈”了,和同事用8年时间,在成吨沙子中发现6亿年前的海绵化石,表明贵州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现动物的地方之一。他发布的一则“贵州发现6亿岁海绵宝宝”短视频登上热搜,短短48小时,阅读量超过了3亿。
这个6亿岁的海绵宝宝,被命名为“贵州始杯海绵”,直径只有约1毫米的微小化石,将海绵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000万年。其实,除了6亿年前的“海绵宝宝”,殷宗军近年来的几项成果都登上过热搜。
比如解决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笼脊球”化石。其实,早在2000年,这种在显微镜下看上去像鸟笼子一般的化石就被命名了,但起先并不为人所注意。直到2015年,殷宗军用CT扫描,重构了数百个笼脊球标本的立体结构,显示出类似动物胚胎的“蛋”6.1亿年前就已出现,而直到4000万年后,动物才在地球上大量出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