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循化盆地双壳类揭示晚中新世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历史

发布时间:2025-01-09 打印

淡水蚌类的发育繁衍强烈依赖所处水体生态系统,是公认的淡水生态系统生态丰富度指标。其现代最大的演化中心之一位于东亚长江中下游流域,具有典型的分布特色与气候选择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黎家豪,在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沙金庚与副研究员李莎的指导下,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宋博文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Thomas J. Algeo等人合作,对循化盆地中新世蚌类动物群开展研究,揭示晚中新世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历史,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地学领域专业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上。

青藏高原新生代的剧烈隆升不仅显著改变了亚洲地形,同时深刻影响了全球及区域的气候变化。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西风带和东亚季风的交汇区,该地区在新生代期间连续发育的河湖相沉积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良好载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新生代发育一套河湖相沉积序列本研究主要依托于循化盆地上中新统柳树组发现的淡水蚌类动物群(磁性地层年龄插值约为8.2 Ma),它们均属于蚌科(Unionidae),共611种。这些淡水蚌类均为现生属,其中还包括部分现生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水系中在属一级层面上与现代鄱阳湖和洞庭湖水域拥有高度的相似性,该地区现今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晚中新世以来中国西北地区淡水蚌类已绝迹,而该动物群表明晚中新世时期循化盆地的气候环境远比现温暖湿润。因此青藏高原东北缘在晚中新世~8.2Ma)之后发生了显著的气候变化,即区域构造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共同导致的气候变冷变干趋势对循化盆地内淡水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青藏高原中新世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揭示了区域内生物群对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黎家豪为论文第一作者,宋博文与李莎担任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Li Jiahao,Song Bowen*,Yu Tingting, Zhang Kexin, Ji Junliang, Algeo J. Thomas,Sha Jingeng,Li Sha*,2025. Bivalve faunal changes in Xunhua Basin shed light on the Late Miocene uplift,cooling andaridification of NE Tibetan Plateau. 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659: 112669.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4.112669

1研究区区域地质图与剖面照片↑

2 淡水蚌类化石照片。A-J珠蚌(UnioK-L尖嵴蚌(AcuticostaM-O无齿蚌(AnodontaP-S冠蚌(CristariaT矛蚌(LanceolariaU-V尖锄蚌(Ptychorhynchus

3 青藏高原东北-晚中新世区域气候-构造事件与全球古气候变化记录综合对比

(A)循化盆地δ13Corg记录;(B)循化、西宁和贵德盆地沉积速率;(C)西宁盆地古温度记录;(D)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SST)记录;(E)全球深海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