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新疆塔城地区中—晚泥盆世植物群演化研究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4-19 打印

新疆塔城地区晚泥盆世地层广泛发育,保存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对理解古植物地理,植物传播、植物群演化及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近二十年来,呼吉尔斯特植物群和朱鲁木特植物群在植物群面貌、孢粉学和年代学等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呼吉尔斯特植物群迄今已报道属种近20种,以草本石松为代表性类群朱鲁木特植物群发育有构成最早森林硅化植物化石新疆晚泥盆世晚期地层最近的综合研究中,发现有丰富的植物大化石,其展现的植物群面貌与呼吉尔斯特和朱鲁木特植物群存在差异,为了解新疆北部泥盆纪植物群演变提供了契机。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陆生植物演化研究团队博士研究生刘炳材在研究员徐洪河、王怿指导下,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曲阜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泥盆世植物群展开了古植物学孢粉学综合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古植物学领域专业期刊《古植物学与孢粉学论评》(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此次研究的新疆西准噶尔盆地晚泥盆世植物群主要产自杨庄西和科克萨依剖面洪古勒楞组地层中,其中大化石共计4种,以石松类为代表类群微体化石共计3154种,以弓脊类三缝孢和光面类三缝孢占据优势。根据微体化石确定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研究发现该植物群兼具地方和世界性分子,指示了在晚泥盆世准噶尔地区的植物群与华南、冈瓦纳等地存在植物迁徙与交流过程

结合呼吉尔斯特和朱鲁木特植物群特征,指示了在新疆中晚泥盆世期间发生了两次植物群转换事件。首次发生于吉维特期晚期,由草本石松占主导的呼吉尔斯特植物群变为木本植物占主导的朱鲁木特植物群;第二次发生于弗拉期-法门期界线之后,转变为洪古勒楞组植物群。同时研究团队对收集的大化石进行了稀疏化分析结果表明,呼吉尔斯特植物群的研究已经逐渐接近饱和,而朱鲁木特和洪古勒楞植物群还具有未被报道的潜在物种。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也是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 DDE)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论文相关信息:Liu B.C., Wang K., Zong R.W., Bai J., Wang Y., Yang N., Wang Y., Xu H.-H. 2024. A new Late Devonian plant assemblage in West Junggar, Xinjiang, China and its floral evolution during the Devonian.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325, 105112.https://doi.org/10.1016/j.revpalbo.2024.105112.

新疆晚泥盆世洪古勒楞组大植物化石及同层中微体化石

西准噶尔盆地晚泥盆世大化石地质延限及植物群演变


呼吉尔斯特、朱鲁木特和洪古勒楞植物群稀疏化曲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