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1.25亿年前热河生物群“小龙虾”化石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4-01-09 打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原特别研究助理丹尼斯(A. Denis研究员黄迪颖等近日在国际古生物学期刊《地质多样性》Geodiversitas发表封面文章重新诠释了有关热河生物群“小龙虾”的科学难题。

小龙虾是我们餐桌上喜闻乐见的美食,淡水小龙虾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

小龙虾学名叫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鳌虾下目,喇蛄科克氏原螯虾原产北美,在上世纪约三十年代从日本引入我国,后来成为入侵物种。而我国还存在本土小龙虾,称为东北黑鳌虾,属于拟喇蛄科。鳌虾类原为海生,淡水鳌虾最古老的化石证据来自北美二叠纪的遗迹化石推测其可能在二叠纪开始适应淡水生活。

1.25亿年前的热河生物群是了解中生代晚期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窗口这个特异埋藏生物群保存了丰富的鸟类、带羽毛的恐龙、翼龙化石,以及大量昆虫和植物化石等。在地质记录中“小龙虾”化石十分稀少,但在热河生物群却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甲壳类节肢动物化石。关于热河生物群“小龙虾”的研究论文可以追溯到1928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但模式标本下落不明。

通常来说,热河生物群中的“小龙虾”被冠以两个不同的名字Cricoidoscelosus aethus(奇异环足虾)和Palaeocambarus licenti(桑氏古蝲蛄)。本项研究根据南京古生物所历年来收藏的上百块采自辽宁、内蒙、河北等地下白垩统义县组的小龙虾化石,将以上热河生物群中的“小龙虾”化石以及早期两个同物异名一并归入Palaeocambarus licenti(桑氏古蝲蛄)。

本项研究发现了桑氏古蝲蛄很多新的解剖学构造如复眼、口上板、附肢细节等,将其归入拟蝲蛄科,和我国现生的“小龙虾”土著种东北黑鳌虾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人员推测桑氏古蝲蛄主要取食水中的植物或者昆虫幼虫或其他小型节肢动物,而它们自己却成为一些较大的水生爬行动物如满洲鳄、潜龙等的捕食对象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的资助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沈炎彬对本项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

论文相关信息:Audo, D., Kawai, T., Letenneur, C., & Huang, D.Y. 2023. Crayfishes from the Jehol biota. Geodiversitas 45(24), 689719. https://doi.org/10.5252/geodiversitas2023v45a24.

研究论文发表在法国期刊Geodiversitas

热河生物群中的Palaeocambarus licenti(桑氏古蝲蛄)化石,左为新模(Neotype)标本,来自Audo et al., 2023.

Palaeocambarus licenti(桑氏古蝲蛄)的复原图,来自Audo et al., 202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