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辽西侏罗纪发现紫萁科植物新物种及真菌化石

发布时间:2021-08-27 打印

  紫萁科是真蕨植物中古老而原始的类群,现生植物共计620余种,主要分布于全球暖温带及热带地区。紫萁科属于典型的活化石植物,与现生类群相比,化石紫萁科植物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已报道化石超过200种,是真蕨植物中化石类型最多样、数量最丰富的类群之一。紫萁科化石的保存类型除了常见的叶部化石外,还有大量矿化保存的根茎化石。 

  我国辽西地区是北半球最为重要的侏罗纪紫萁科矿化根茎化石产地之一。近年来,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田宁副教授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蒋子堃研究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该地区紫萁根茎化石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系列进展。近期,该团队在辽西侏罗纪再次发现了紫萁科植物的一个新类型:张氏绒紫萁(Claytosmunda zhangiana sp. nov.)。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古植物学与孢粉学论评》(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杂志。 

  本次新发现的化石采自辽西北票地区的中侏罗统髫髻山组,距今约1.6亿年。化石保存为硅化标本,具有精美的解剖构造,由髓、木质部圆筒、二分的皮层及宿存的叶柄基组成。最显著的特征为其叶柄基具一高度特化的异质硬化环,叶柄基硬化环近轴端由薄壁纤维构成;而其远轴端具一呈“哑铃状”的厚壁纤维带,明显有别于现生及化石绒紫萁属植物。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这些根茎标本中还发现了大量罕见保存的精美菌丝化石。基于菌丝形态特征及宿主存在腐朽特征,研究人员推断其是一类木材腐朽菌化石。这也是我国首次在紫萁科根茎化石中发现真菌化石。 

  这项成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中生代紫萁科根茎化石的多样性记录,也为探究侏罗纪真菌与蕨类植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B类项目、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及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共同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Tian, N.*, Wang, Y.D.*, Jiang, Z.K., 2021. A new permineralized osmundaceous rhizome with fungal remains from the Jurassic of western Liaoning, NE China.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290: 104414. Doi: 10.1016/j.revpalbo.2021.104414(*corresponding author)  

辽西侏罗纪张氏绒紫萁(新种)的中柱、皮层及叶迹横切面特征

张氏绒紫萁(新种)叶柄基特征

张氏绒紫萁(新种)叶柄基横切面解剖特征示意图

紫萁根茎中首次发现的真菌菌丝化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