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发育保存较好的晚奥陶世生物礁,是研究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经典区域。镣珊瑚是构成生物礁的重要分子,它由许多横切面呈椭圆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个体组成独特的链状排列,是全球广泛分布的代表性横板珊瑚。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梁昆博士与加拿大、韩国珊瑚化石专家合作,在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桃曲坡剖面泾河组中部(桑比阶)发现了已知最早的镣珊瑚化石并命名为“Catenipora tongchuanensis”,该新种的主要特征是长而蜿蜒的链,且链与链之间的连接处极少,代表了镣珊瑚属早期演化形态特征。
同时,本项研究开展了早期镣珊瑚的形态测量学分析,在鄂尔多斯南缘的铁瓦殿剖面背锅山组(凯迪阶)识别出四个镣珊瑚分子,其中包含两个新种“Catenipora jingyangensis”与“Catenipora tiewadianensis”。通过与周边块体的分子比较,发现华北地台的镣珊瑚拥有最高的形态多样性,且与北祁连块体拥有较多的共同分子,揭示了这两个块体在奥陶纪存在较为紧密的古地理联系。而凯迪期东准噶尔、蒙古、华南、波罗的海地区等块体中发育具有独特形态的镣珊瑚则揭示了该属可能为复系类群。
相关文章已经在国际古生物学期刊Papers in Palaeontology在线发表,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基金的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Liang, K., Elias, R.J., Lee, D.-J. 2018. The early record of halysitid tabulate corals, and morphometrics ofCateniporafrom the Ordovician of north-central China.Papers in Palaeontology.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