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石最早出现35亿年之前的太古代,并在中元古代(10-16亿年)达到高峰,随后迅速衰落。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早期又重新繁盛,随后一直衰落至今。奥陶纪早期之后叠层石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衰落,被认为与后生动物的繁盛有关。而在中国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期的马家沟组中却发现了大套繁盛的叠层石。奥陶纪时期,全球蒸发岩盆地十分罕见,而仅仅在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发育有包括石盐在内大套的蒸发岩沉积,奥陶纪丰富的叠层石恰恰出现在这个盆地之中。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孟凡巍与江苏省地质勘察技术院、中石油和南京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合作,发现该套叠层石形成在一套蒸发岩的环境中,高盐度的卤水阻止了后生动物的生存,从而造成了叠层石的繁盛。沉积学显示了石膏的底部水体的竞争生长结构、和人字晶的石盐沉积,表明了浅水的沉积环境。研究人员通过碳、硫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证实了该套叠层石形成于奥陶纪中期。碳同位素曲线吻合奥陶纪中期的正漂移,而硫同位素数据暗示该套地层沉积于奥陶纪中期。
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arbonates and Evaporites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