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青藏高原及邻区古生物和地层》专辑出版

发布时间:2024-06-21 打印

青藏高原及邻区是特提斯造山带构造演化最复杂的区域,它记录了众多特提斯洋的产生、演化和消亡的全过程因此,其成为了解地球动力演化以及国家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域。近几年,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支持下,青藏高原及邻区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大量重要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记录它们对于阐明青藏高原地层的划分对比、古生物地理和构造古地理演化以及深时古气候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以春、研究员郄文昆、副研究员李鑫和南京大学副教授胡科毅等在国际地学SCI期刊《远古世界》Palaeoworld上组织的专辑《青藏高原及邻区古生物和地层》(Fossils and strata from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adjacent regions于近期出版。该专辑共收录了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共19篇。

专辑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关键化石的发现限定了重要地层的时代。如聂拉木地区阿来组中发现腹足类Maclurites-“Hormotoma”组合,确定其时代是Darriwilian中晚期(Li W.J. et al., 20024)。泰国Ban Tha Kradan地区Tha Manao组中发现了牙形类Scolopodus striatus组合,表明该组的时代是Floian晚期至Darriwilian期(Chen, Z.Y. et al., 2024)。Guo et al. (2024)Song et al2024分别研究了西藏申扎地区达尔东组中的牙形类和查果罗玛组中的介形类化石,这些化石提高了该地区地层的划分精度。2)古生物地理学研究为特提斯古地理重建提供了重要证据。如北羌塘拉竹龙地区首次发现泥盆纪生物礁,海绵Gerronostromaria gromotuchense展现了和南方大陆各地块,如南羌塘等的差异性,表明当时的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已经存在了(Liang K. et al., 2024);Xu et al.2024首次报道了南羌塘和拉萨地块早二叠世早期的腕足类化石,它们都属于特色冷水Bandoproductus-Spirelytha动物群,表明二叠纪早期,班公湖-怒江洋并未打开。Ju et al2024报道了尼玛县当惹雍错地区的中二叠世有孔虫化石,并基于定量古生物地理的分析,证明了中二叠世拉萨地块与腾冲地块有古地理亲缘性。3)地层学和沉积学解释了古地理和古环境的变化。如南羌塘地块西部多玛地区首次发现了南羌塘地块从冈瓦纳裂解的沉积证据,确定中特提斯洋打开时间在290Ma左右(Zhang, Y.J. et al., 2024)。 Gao et al.2024详细研究了云南保山地块早二叠世沉积记录,揭示了从冰期-冰后期的连续沉积演化。

这些地层和古生物的新成果将为青藏高原重要的地层格架、古地理演变和古环境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期刊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palaeoworld/vol/33/issue/3.

期刊目录及封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