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古生物化石随处可见!专家: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尧龙山就是一座地质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07-24 打印

  (化石网整理)据都市新闻(记者 贾华):一座山就是一部地学教科书,就是一座地质博物馆。这就是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的尧龙山。

  近日,贵州省科协、贵州省地质学会、贵州旅游地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一同前往尧龙山进行科学考察,拟在尧龙山建立“旅游地学研学基地”和“科普文化基地”等。
  据了解,尧龙山位于素有“黔北门户”之称的桐梓县尧龙山镇境内,北距重庆主城170公里,车程约2小时,南距遵义主城120公里,车程约1.2小时,处于重庆、遵义2小时核心经济圈内。210国道、黔渝快铁、崇遵高速、在建G75复线贯通境内,交通十分便捷。
  尧龙山气候凉爽宜人,平均海拔110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5%以上,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年平均气温15.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总面积127平方公里的尧龙山,素有“天然氧吧”、“避暑天堂”等美称。
  据考察专家组介绍,早在1929年时,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教授等,曾沿川黔古道进行地质调查,在今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酒店垭至韩家店一带,发现了距今4.4亿年志留系地层,其岩石了露完整、层次清楚。尧龙山上珍藏着角石、海百合、海林擒、珊瑚、腕足、笔石、腹足、三叶虫这8个门类的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多得且极为完整的地质剖面,丁文江教授等一行当时就以韩家店地名将其命名为“韩家店页岩”。
  当天,贵州省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李昕,副部长蔡娜,主任向昌进、蔡剑;贵州省地质学会秘书长廖莉萍、副秘书长刘凌云;贵州旅游地学研究院院长陈明华;尧龙山镇党政领导干部一行,深入尧龙山进行仔细科考。
  考察组冒雨从山脚步行往山上逐一踏勘,途径天梯、牛尖山、象鼻子、南天门、天生桥、山顶等考察点。从山脚、山腰到山顶,沿途出现多处不同的地质结构特征,各种地形地貌类型十分丰富,还露天发现角石、珊瑚、腕足等化石。“这些岩层,每1厘米厚度就跨越了上万年,每向上攀一步梯子就相当于跨越了10万年。”有专家形象地如是比喻。
  考察组认为,大约在4.4亿年前的志留纪韩家店组地质时期,其岩性主要为一套黄绿、灰绿色夹紫红色的薄层粘土岩、粉砂岩,时夹薄层或透镜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则主要为腕足类、珊瑚、三叶虫类化石,其形成类似于现代海边贝壳滩堆积。沿途可以设置多个研学、科普教学点。
  另据了解,在尧龙山及其周边,还存在梵天花海、天域极地、云上梯田、金色秋光、云海日出、晨曦残阳等胜景,被誉为“尧龙十八景”,各种景观风格迥异,令人流连称奇。如今的尧龙山,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是登山健身、游览观光、洗肺疗养、探奇猎胜、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
  据专家组考察后评估,尧龙山一带地层中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有角石、海百合、海林擒、珊瑚、腕足、笔石、腹足、三叶虫8类古生物化石。“在尧龙山,可用于研学、科普的古生物化石标本随处可见,整座山就是一部天然的地学知识教科书,一座地质博物馆,是科研、科普、研学的极好天然素材。”专家组对尧龙山的地学价值评价很高。
  专家组建议,可将尧龙山建设成为集地质科研科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地学研学基地”、“旅游地学文化综合体”、“科普文化基地”,助推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