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兰科植物在白垩纪大灭绝中“幸存”或因植物多倍化

发布时间:2017-07-28 打印
  
(化石网报道)据南方都市报(见习记者 傅静怡):白垩纪恐龙灭绝了,兰花却活了下来;昆虫对某些兰花气味,拥有特别的偏好;传粉者不准确的辨色能力,反而促进了花色多态性的进化……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眼下正召开,昨日,国家兰科中心也在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召开了卫星会议,共11名中外科学家就兰花基因组学和多样性保护的议题与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院所及高校近200名观众进行了交流。
  

  昆虫爱闻特定的兰花 大多数兰花因工农业影响而濒危

  

  昨天的会议以“兰花基因组学与多样性保护”为主题,围绕“兰花与传粉者协同进化”以及“兰花基因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伯特·拉古索教授分享了他的研究观点,认为昆虫对兰花气味的偏好,推动了兰科植物与传粉者的生物多样性与协同进化。举例来说,奇唇兰属的兰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特定的一种昆虫,从而帮助这种兰花完成传播花粉。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张武凡博士也有类似数据支持。张武凡博士以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角度揭示了兰花通过气味信号对传粉者进行种类的选择,认为不同种类的兰科植物通过散发不同成分与浓度的花气味,从而吸引不同的传粉昆虫形成传粉系统。

  

  德国Olaf Gruss先生则认为,大多数兰花由于生产环境的高度集中以及受到农业工业影响已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在它们的原产地进行人工繁殖并研究新的变种和色型显得尤为重要。

  

  兰科植物在大灭绝中“幸存” 或因植物多倍化

  

  在国内外专家们的报告中,比利时根特大学的Yves Van De Peer教授提出了“兰科植物与白垩纪大灭绝”的假说,吸引了在场学者关注,也引发了全基因组重复事件在兰科植物进化过程中重要性的讨论。

  

  De Peer教授解释,兰科植物大多数全基因组重复事件发生可追溯到5500万至7500万年前,而白垩纪的大灭绝事件则发生在6600万年前,在这场恐龙都灭绝了的生物大灭绝中,兰科植物如何活了下来,成为了他们研究的课题。

  

  “我们并不只在兰科植物里发现了全基因组重复事件,很多被子植物都有发现,有关全基因组重复事件,而这个发生时间和白垩纪恐龙灭绝时间吻合。”De Peer教授解释,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兰科植物发生了全基因组重复,使得兰科植物“躲过一劫”,顺利度过了白垩纪生物大灭绝。换句话说,因为兰科植物的多倍化,导致它存活了下来。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兰科植物的基因比作一辆汽车,平时它有四个轮子可以转动,但它的多倍化使得它多了一个“备胎”,在大灭绝时期,哪怕其他四个轮子坏了,也有备胎可以及时换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