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新假说挑战百年恐龙基础分类方案

发布时间:2017-04-12 打印
 (化石网报道)据科学网(马卓敏):近日,英国《自然》期刊发表了一篇化石学论文,提出了一种与恐龙演化关系史相关的新假说。这一假说挑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学界的固有观点,提出了将恐龙重新分为两大新类别这一根本性的新分类方式。

任何科学都是不断去伪存真的过程,此次恐龙演化新假说的发布是否会颠覆恐龙分类的百年既有定论,重构起新的恐龙系统发育树?其中的科学依据又是否合理充分呢?

打破百年传统

“现有的恐龙分类方案已延续良久,应该说这篇文章之前并没有人真正怀疑过已有方案。这也是此文吸引人的地方。”对于此次新归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鲁海肯定地表示,这是迄今恐龙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其打破了传统沿用百年的恐龙最基础分类方案。

据了解,130年来,恐龙一直被分为两大演化分支:骨盆与鸟类相似的鸟臀目恐龙和骨盆与爬行动物相似的蜥臀目恐龙。鸟臀目恐龙包括禽龙等鸟脚亚目恐龙以及三角龙和剑龙等有甲恐龙;蜥臀目恐龙包括霸王龙等兽脚亚目恐龙和蜥脚下目恐龙。

在此次工作中,研究人员研究了包括74个分类群的早期恐龙,总共分析了恐龙的457种特征。根据恐龙继承自同一祖先的21项特征,科学家归纳出了一个新的恐龙分支,并将鸟臀目和兽脚亚目恐龙归在了这一支,而将蜥脚下目恐龙与一种被称为艾雷拉龙的早期肉食性恐龙分在了另一支。

为此,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徐星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新的恐龙系统发育假说,对于人们理解恐龙演化意义非常重大,会影响学界有关整个恐龙类群起源和早期分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恐龙的起源地以及特征演化等。

而随着新的相关化石证据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和恐龙起源最密切相关的三叠纪的新化石的逐步发现,徐星断定此结论将进一步被论证,而其同事尤鲁海也表示,恐龙研究正是这样被不断推动发展起来的。

证据合理

作为是一项重要进展,就意味着要打破原有深入人心的理念和研究思路,而支持此结论的科学依据又是否合理呢?

对此,尤鲁海解释,作者并没有在“打破原有思路”方面做突破,而是在研究相关化石过程中发现了关于恐龙分类的这个新问题。“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再深入研究下去的结果。”

“新文章的观点很新颖,也很符合近些年来恐龙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新进展,感觉新分类体系更合理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姜宝玉告诉记者。

他通过两个证据对此进行了判断,首先他以鸟臀类恐龙为例,表示其具有一个像鸟一样耻骨向后指的腰带,这跟向鸟类演化的兽脚类恐龙以及鸟类相似;此外,近十几年来,在大部分兽脚类恐龙和几个鸟臀类恐龙支系中,还相继发现了类似鸟类羽毛状的结构,但从没在蜥脚类恐龙中发现过这类结构。

“按照新的分类体系,羽毛出现于鸟臀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这一支系,而蜥脚类恐龙并没有取得这一性状,这是更合理的。”姜宝玉认为如果再加上文中列出的一些解剖学特征,新分类将更加可靠。

“这项研究的核心是作者构建的矩阵,而矩阵的构建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所用类群和特征的选定等许多细节。”尤鲁海推断,根据作者构建的矩阵所得出的这一结论具有必然性,好处则在于这是个可以不断修订和证伪的矩阵。

尤鲁海解释,之所以说“得出这一结论是必然的”,是因为此篇文章的矩阵综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新发现的化石和对已有化石的新认识,所以可以说其结论有基础、有依据,是对既往研究的不断充实和更新。

化石仍不充分

目前,一切支持文章的证据虽合理,但专家们也不讳言,支持此项研究的某些化石证据依然不够充分。

“我们必须看到,正如文章题目所说,这还是个假说,因为作者也清楚,凭借现有化石材料,科学依据依然不甚充分,主要是缺少早期鸟臀类恐龙化石。”尤鲁海认为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现在学界都意识到了恐龙的早期演化和分类方案依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从作者提供的数据来看,证据多来自一类非常有趣的鸟臀类恐龙,即异齿龙类恐龙。不过,这样一个重要学术结论还需要更多研究的支持。”徐星认为,恐龙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对分析对象的选择、特征的选择和编码的正确性等。此外,他认为由于早期鸟臀类恐龙化石记录还相对贫乏,这将是一个可能影响准确重建恐龙系统发育树的因素。

“任何的新理论或假说的提出都需要时间和更多证据的考验,希望后继的研究能验证这一假说。”姜宝玉表示。

的确,人类迄今对于恐龙的认识还远未达到预期那样丰富,很多因素都有不确定性。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表示,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他惊讶,因为恐龙的系统发育研究一直在做,有些团队可以根据新的特征将整个分类体系改变。“这些学者都是严肃认真的,但这样的结果需要更多的同行支持,也需要时间的考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