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教授为首任所长(兼),此后斯行健院士、赵金科院士、吴望始研究员、曹瑞骥研究员、穆西南研究员、沙金庚研究员、杨群、詹仁斌研究员先后任所长,现任所长王军研究员。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学术界同仁和古生物爱好者访问本所网站! 本所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其中14位科学家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众多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选举委员和通讯委员等职。
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重点实验室
古植物学与孢粉学研究室
古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室
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室
新生代生物演化与环境研究室
澄江古生物研究站
周志炎院士
戎嘉余院士
陈旭院士
截至2025年1月,本所共有在编职工18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所目前有5位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4位学者获得“优秀青年基金”资助,6位学者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本所李四光、斯行健、赵金科、穆恩之、王钰、卢衍豪、李星学、顾知微、盛金章、周志炎、戎嘉余、金玉玕、陈旭和沈树忠等14位科学家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之声】世界级名片+1 “植物庞贝城”何以入选?
上班路上看见修地铁挖出的一堆淤泥,没想到里面有8000年前的水稻证据
慎入!一亿年前的寄生虫,保存到现在是啥样?
研究对象:化石生物类群包括节肢动物(主要是三叶虫、昆虫、叶肢介)、笔石、腕足类、软体动物(主要是头足类、双壳类,腹足类)、珊瑚(主要是皱纹珊瑚、床板珊瑚、石珊瑚)、海绵动物、棘皮动物以及一些疑难类群和遗迹化石,时代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
主要研究方向:1)地质历史时期关键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起源和演化、古生态、古地理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2)揭示当今动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服务油气资源地层应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