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动态

南京古生物所科学家赴南非参加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

发布时间:2016-09-18 打印

  827-94日,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王向东研究员、沈树忠院士等一行17人参加了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这是迄今为止第三次在非洲大陆上举办国际地质大会,前两次还要追溯到1929年在南非和1952年在阿尔及利亚举办的会议。 

  本次会议由南非地球科学理事会和南非地质学会主办,共有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名代表参加本次地学盛会。会议设立了“地球科学为社会服务”、“基础地球科学研究”、“经济发展中的地球科学研究”三个科学主题,并下设了48个科学议题,涵盖了地质学的所有分支学科。我所科学家参加了“基础地球科学研究”主题下的第44议题“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和第47议题“显生宙地球历史、地层和地质年代表”,分别在8个专场中做了口头报告。 

  沈树忠院士为“二叠纪全球事件与对比”专场的召集人并做主题报告,介绍了关于中国南方二叠纪末陆相生物大灭绝的最新研究成果;沙金庚研究员为“IGCP632项目侏罗纪大陆危机:主要灭绝事件与环境变化”专场的召集人,黄迪颖研究员做专场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晚中侏罗构造运动与燕辽生物群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樊隽轩研究员在“早古生代世界”专场做主题报告,并介绍了一种用来量化地层分辨率、综合地球化学地层数据和检验全球层型的新方法。南京古生物所参会代表所做的其他口头报告,内容还包括了华北15亿年前的宏体化石、古-中元古代单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蓝田生物群中的动物化石、奥陶纪疑源类、晚奥陶-早志留的碳同位素漂移、中国南方晚古生代冰期、牙形刺氧同位素记录的晚古生代冰期、维宪期-格舍尔期牙形刺化石带、三叠-侏罗之交的双壳类、三叠-侏罗之交的植被与陆地生态系统演变、晚三叠陆地气候变化的古植物证据、侏罗纪的花化石、中晚侏罗的叶肢介化石、早白垩热河生物群的新植物化石、晚白垩的介形虫动物群等等内容,充分展示研究所科学家在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方面的整体研究水平。与会期间,南京古生物所科学家积极参加了各地层分会、IGCP项目的工作会议。 

  在会前和会后的约一周时间内,南京古生物所的参会代表分别参加了会议的野外考察。朱茂炎研究员参加了在纳米比亚的野外考察,实地考察了著名的埃迪卡拉化石生物群。王向东副所长、沈树忠院士、祁玉平研究员、陈波博士等参加了南非Karoo盆地的陆相二叠-三叠界线考察,该剖面记录了二叠纪末的陆相生物大绝灭事件,并有较好的地层学、沉积学、地质年代学、古地磁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记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