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动态

南京古生物所973项目暨中德合作项目学术交流会在宜昌召开

发布时间:2016-02-03 打印

  113-17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从雪球事件到寒武纪大爆发:距今6亿年前后的生物与环境演变项目年度总结会暨中德合作项目2015年度学术交流会在湖北宜昌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英国和德国等20余家单位共17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两个阶段,113-15日为973项目总结和野外考察讨论,116-17日为中德合作项目2015年度学术交流会。 

  114日,科技部基础前沿领域973项目责任专家金振民院士、李九发教授,项目专家组戎嘉余院士、郑永飞院士、舒德干院士、陈均远研究员、蒋少涌教授、刘羽处长,项目第一依托单位南京古生物所王向东副所长,首席科学家朱茂炎研究员等79位项目成员和研究生参加了年度总结交流。课题组和项目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课题和项目的年度工作和所取得的重要进展。2015年度本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50篇,其中SCI论文38篇(含NatureNature Geoscie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论文各1篇),专著1部。在多细胞生物和动物的早期演化、距今6亿年前后古海洋环境和年代地层学等方面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1)在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中发现有细胞分化的复杂多细胞真核生物和最原始的海绵动物成体化石,进一步确认了瓮安生物群在多细胞生物和动物早期演化研究的科学重要性;(2)在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发现多种新化石类型,包括保存精美的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基干类群Wiwaxia化石,支持了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的单系起源假说;(3)研究表明,新元古代早期有毒硫化海水已经消失,新元古代中期大冰期之后全球海洋氧化程度快速增加,至寒武纪早期海洋的氧化程度达到现代海洋的水平,这种海洋氧化过程与距今6亿年前后的生物演化过程在时间上高度吻合;(4)在华南成冰系、埃迪卡拉系和寒武系底部获得多层火山灰高精度锆石U-Pb年龄,为厘定距今6亿年前后的生物演化速率和揭密生物环境协同演化过程的提供了关键的年代学证据。专家们在听取汇报后,认为项目2015年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充分肯定了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了各课题间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联合的特点,进一步凝聚目标,紧紧抓住雪球事件、寒武纪大爆发、生物共演化和环境特点,圆满完成计划书确定的目标。 

  115日,项目组成员与相关领域同行和研究生共130余人同赴三峡考察成冰系、埃迪卡拉系和寒武系经典剖面,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现场交流和讨论,收到良好效果。116-17日,相关领域150余人参加中德合作项目2015年度学术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鲁荣凯副局长、范英杰处长,地球科学部姚玉鹏处长应邀出席了会议。共有51位专家、学者围绕距今6亿年前后的地层、古生物、环境等在会议上做了学术报告。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李献华研究员做了华南新元古代若干重要地质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世红教授做了华南新元古代古纬度变化对雪球地球模型的约束、德国自由大学M. Steiner博士做了“Palaeontological results of the Sino-German cooperation project FOR 736 2008 – 2014”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G. Shields-Zhou教授做了“Interpreting the carbon isotope record through earth history”、地科院地质研究所朱祥坤研究员做了南华纪间冰期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演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超教授做了早期地球(>520Ma)海洋化学结构研究的一些进展和思考等特邀报告。本次学术交流会是2000年中德项目启动以来,我国在本领域规模最大的研讨会,学术报告内容广泛、多学科交叉亮点突出,充分展示我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和青年人才辈出的可喜状态,973项目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