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高峰(2014-2021)

勇攀高峰(2014-2020)

  2014212日,南京古生物所主持完成研究成果“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获颁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437日,南京古生物所在三峡地区灯影组的碳酸盐地层中首次报道了多种类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典型分子,611-22日,“埃迪卡拉系划分对比和成冰系冰期学术研讨和野外现场会”在宜昌举办。 

  2014710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在线刊登了王博等在抚顺琥珀中发现了极其丰富的节肢动物,以及大量植物、微生物化石,填补了始新世时期亚洲大陆琥珀生物群的空白。 

  2014916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刊登了黄迪颖等完成的中生代葬甲亲代抚育行为研究成果,通过对葬甲化石的系统演化及超微构造的功能形态学分析,揭示了亲代抚育等一些复杂行为特性在这些小甲虫身上的演化奥秘。 

  2014925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刊登了袁训来等主持完成的贵州瓮安陡山沱组动物胚胎状化石细胞分化研究成果,发现动物胚胎状化石出现了营养细胞和繁殖细胞的分化,由此认为它们属于有细胞分化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201519日,由南京古生物所编著的大型科普读物《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531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在线刊发殷宗军等完成的瓮安生物群最古老的原始动物化石研究成果,“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记录,标本照片被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评为“2015年度十佳图片”。 

  2015324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在线刊发沙金庚等完成论文,通过对中生代早期高纬度大陆沉积序列进行旋回分析,首次发现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与低纬度大陆气候变化主要受岁差周期驱动相反,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主要受斜率周期驱动。 

  2015522-29日,由南京古生物所主办的“第七届国际腕足动物大会(IBC7)”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 

  2015年,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组织的评估中连续第四次获得优秀。 

  201512月,沈树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226日,南京古生物所主持完成研究成果“中生代中晚期道虎沟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中的昆虫化石获颁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651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刊发朱茂炎等主持完成论文,在河北发现距今15.6亿年前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改变了过去关于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既有认识。 

  2016630日,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20161122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在线刊发泮燕红等完成论文,首次从分子层面证实了β角蛋白和色素体在距今1.3亿年前的始孔子鸟化石中的保存,使古生物的色彩复原更加科学、可信。 

  20166月,由南京古生物所等主持完成的“中国成为获得‘金钉子’最多的国家”系列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2016年,由陈旭等编著《中国西北地区奥陶系达瑞威尔阶至凯迪阶的笔石研究》(Darriwilian to Katian (Ordovician) Graptolites from Northwest China)英文版由浙江大学出版(中文版于2018年出版)。 

  2017219日,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成立,该中心是由南京古生物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共同创建的、跨系统的所校合作机构。 

  2017224日,南京古生物所主持完成研究成果“距今6亿年前磷酸盐化动物和胚胎化石的发现与研究”获颁2016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7322日,有着88年历史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北京首次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南京古生物所主持完成的五项成果入选。  

  2017316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刊发黄迪颖等主持完成论文,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蘑菇化石,并通过蘑菇专食性甲虫的化石记录和功能形态学分析论证了白垩纪蘑菇的多样性。 

  201741日至3日,“瓮安生物群化石保护与科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贵州召开,推动了瓮安生物群的保护。 

  2017年,南京古生物所分别与中石油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简称国家页岩气中心)及中海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简称中海油工程技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及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 

  2017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Life and Paleoenvironment正式筹建,中心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古生物所为共同依托单位。 

  20171010-14日,由南京古生物所主办的“第二届中德古生物学国际会议”在湖北宜昌成功举办。 

  20171024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在线刊发徐洪河等完成论文,基于新疆塔城3.8亿年中泥盆世迄今所知全球最早的硅化木材料,为阐明地球上最早的森林的形成机制提供了证据。 

  20171118-19日,“中国南方页岩气的形成和分布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为国内相关科研工作者和油气资源勘探领域的同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凝聚智慧,谋求共识,促进我国页岩气的研究与发展。     

  2018113-15日,“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2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来自全国72家单位的500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地质历史时期环境气候对生命演化的影响。 

  201826日,英国《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在线刊发王博、黄迪颖等分别主持完成两篇论文,在缅甸琥珀中发现长尾蜘蛛,为蜘蛛演化提供关键证据。 

  201866日,美国《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在线刊发陈哲等完成论文,在三峡埃迪卡拉纪地层中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迹化石,为破解具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动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20186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把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的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建立在中国贵州剑河。这是南京古生物所主持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9金钉子,也我国所获得的第11金钉子,使我国恢复了金钉子最多的地位。 

  201879-13日,第五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IPC5)在法国巴黎召开,詹仁斌当选为新一届(2018-2022)国际古生物协会秘书长。 

  2018年,南京古生物所主持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关键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演变过程及其机制正式启动。 

  201812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南京古生物所主持完成的澄江生物群和金钉子研究入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古生物研究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月,南京古生物所主办《古昆虫学》(Palaeoentomology)双月刊创刊,主要刊登昆虫和陆生节肢动物化石以及琥珀研究相关的原创性成果。 

  2018年,戎嘉余等主持编著《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Phanerozoic Brachiopod Genera of China)、《生物演化与环境》等系列专著正式出版。     

  20191月,南京古生物所主编《中国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中英文版)专辑,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性整理和总结,对全球或区域地层的深化研究、各省区市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以及在相对精准的时间尺度开展生物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9514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在线刊发王博等主持完成论文,在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的菊石化石集群,展现了1亿年前的海滨森林生态环境。 

  2019715日,南京古生物所与西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816日,南京古生物所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 

  2019821日,南京古生物所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签订共建地层古生物联合实验室协议并揭牌。 

  201994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刊发陈哲等完成论文,在三峡地区约5.5亿年前埃迪卡拉纪地层中,发现了地球上迄今最早的具有运动能力、并且身体分节的两侧对称后生动物化石,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2019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2019911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刊发南京古生物所主持完成论文,在约5亿年前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中,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古老的螯肢类节肢动物化石。 

  20191118-19日,为期两天的“第一届亚洲古生物学会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来自亚洲10余个国家的古生物学会代表就正式成立亚洲古生物协会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该协会总部落户中国。     

  2020117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刊发南京古生物所与南京大学等共同完成论文,利用古生物大数据、超级计算、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于化石记录重现了寒武纪至三叠纪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201月,南京古生物所积极部署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全所职工学生安全,有序推动复研复学。 

  2020年5月,由周志炎、杨小菊、吴向午等耗费十余年时间编著的《中国古植物志 银杏植物》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2020612日,院党组巡视组巡视南京古生物所工作动员会召开,南京古生物所接受政治巡视。 

  2020715日,南京古生物所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暨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成立凤凰-南古联合科学传播中心 

  2020819日,《地质学》(Geology)杂志在线发表梁艳等完成论文,揭示了几丁虫作为一类未知原生生物的生殖模式,平息了数十年的学术争论。 

  2020115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寒武纪大爆发研究团队论文,在我国云南五亿多年前的澄江动物群中发现了解答节肢动物起源之谜的关键过渡型化石——“麒麟虾 

  20201226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升级修缮项目全面竣工,“远古生命与你我同行”科普论坛系列活动在南京举办。 

  2020年,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并入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通过筹建验收正式运行。 

  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国际评估中,南京古生物所参评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两个学科方向被国际专家一致评为“国际一流、国际领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