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概况简介 机构设置 科研装备 科研成果 招聘招生 信息公开 国际交流 学术出版物 党建文化 所内网页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头条新闻
综合新闻
学术活动
科研进展
通知公告
关于中央财政相关科研...
第一届春天花粉论坛通...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
相关链接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南京古生物所主要参与的IGCP 668项目获批
2018-03-19 | 编辑: | 【

  近日,由美国加州大学N.Hughes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彭善池研究员以及泰国矿产资源部、缅甸地质学会、日本筑波大学和香港大学科学家共同发起的IGCP项目《早古生代赤道冈瓦那地层和岩浆史及其相应的演化动力》(The stratigraphic and magmatic history of Early Palaeozoic equatorial Gondwana and its associated evolutionary Dynamics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IGCP委员会正式批准。项目编号IGCP 668,研究周期为5年(20182022),将有15个国家、3 个国际组织的40余名科学家参与本项研究。这也是唯一被IGCP委员会批准的全球变化类项目。彭善池是项目共同领导和中方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还包括南京古生物所朱学剑研究员、孙海静博士后,香港大学的Ryan McKenziehJason Ali博士等。 

  地史时代地球物理环境和生物群变化的研究表明,过去一切发生在行星地球上的事件,对于认识地球的将来具有重要意义。距今5亿年-4.5亿年前寒武纪晚期至奥陶纪早期的过渡时期是一重要的地史时间段,期间浅海生物群在寒武纪频繁出现的“繁盛与衰败”演化,从奥陶纪早期开始进入了一个更为稳定且持续稳定时期。这个变化与出现在寒武纪晚期的全球爆发性火山活动高峰在奥陶纪早期近于终结相关。在滇缅泰马的赤道冈瓦纳地区即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云南保山等地地层中保存有这些火山活动极为详细的记录:在含化石的层位间通常夹有可以测年的火山灰层。全球的火山活动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 CO2 )含量和广海的缺氧性迅速改变。这种环境压力和动物群转换的关联在当今具有现实意义。 

  本项目是彭善池、朱学剑与加州大学等单位在赤道冈瓦纳地区长期合作的延伸,将协调国际努力,聚焦滇缅泰马赤道冈瓦纳范围内寒武—奥陶纪过渡地层和火山活动研究。计划今年第4季度将在泰国南部沙敦市举行启动会议并前往达鲁图岛做野外研究,以后逐年将在中国(云南)、缅甸、日本、越南等地举行年会和野外研究。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Tel:025-83282105 Fax:025-83357026 Email:ngb@nigpas.ac.cn 微信公众号:NIGPAS(中科院南古所)
苏ICP备05063896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