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概况简介 机构设置 科研装备 科研成果 招聘招生 信息公开 国际交流 学术出版物 党建文化 所内网页
科学传播
科学新闻
科研进展
科普动态
媒体扫描
电子杂志-FOSSIL@NET
科普站点-化石网网站群
科普场馆-古生物博物馆
科普期刊-生物进化
精彩专题
化石图片
科学视频
论坛留言
通知公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
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岗位...
南京古生物所2023年招...
相关链接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辽西建昌地区侏罗纪发现的裴德异木化石及解剖构造特征
辽西建昌地区发现新的侏罗纪木化石
  木化石是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存有植物木材解剖结构,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植物演化历史以及陆相古气候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辽西地区侏罗纪髫髻山组地层分布广泛,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侏罗纪化石库之一。辽西髫髻山组以前报道的木化石多发现自北票地区,而作为著名的赫...
始祖动吻虫复原图
早寒武世地层发现最古老的动吻动物化石——始祖动吻虫
  动吻动物门与兜甲动物门、腮曳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有爪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共同构成动物界最庞大的分支,即蜕皮动物。动吻动物门是一类较小型底栖生物,终生在海洋中生活,大约有240个现生种,迄今为止,没有化石记录,它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个谜。   近日,由南京古生物所张华...
礁灰岩的抛光面和薄片. A) 珊瑚-串管海绵-微生物綁结岩抛光面. B-D) 抛光面中不同区域的薄片显微照片。
浙江常山发现最早的含串管海绵微生物礁
  串管海绵(sphinctozoan)在二叠纪-三叠纪曾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在现代珊瑚礁的洞穴内也能找到。虽然此类化石可以追溯到寒武纪,并在奥陶系快速多样化,但是其造礁能力在早古生代一直被认为十分有限,仅在晚志留纪有与叠层石共同造礁的报道。奥陶系的串管海绵在澳大利亚、阿拉斯加、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哈萨...
Science Bulletin封面
陕南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已知最古老的幼虫
  在演化发育生物学领域有一个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争论:最早的后生动物到底是直接发育的还是间接发育的?绝大多数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有幼虫阶段,因而,生物学家认为间接发育是后生动物发育的原始特征。然而,由于已知的化石胚胎都是直接发育的,古生物学家认为直接发育才是后生动物发育的...
华南早泥盆世典型笔石图片
华南泥盆纪笔石研究取得新进展
  早泥盆世笔石广泛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的古赤道地区,仅少数分布于该区域之外。而在中国,其仅见报道于云南西部、广西东南部(古低纬度区)和西藏南部地区(古高纬度区)。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陈旭院士及其合作者系统研究了广西钦州、玉林地区泥盆系钦州组中的笔石动物群,共鉴定和详细描述3属14种,...
皖南晚奥陶世深水海绵动物群的代表分子
华南发现奥陶纪末期深水型海绵动物群
  奥陶纪大灭绝是地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灭绝事件中最早的一次,发生于奥陶纪末期,时代为443—445百万年。经过40多年的研究,目前一致认为奥陶纪灭绝事件可以分为两幕,二者间隔约1百万年。在大灭绝第一幕至奥陶纪最末期这段时间内,很多化石门类先后被发现,如腕足类、三叶虫、珊瑚、笔石等;但是海绵化石鲜有...
共32页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下5页尾页
Copyright 20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Tel:025-83282105 Fax:025-83357026 Email:ngb@nigpas.ac.cn 微信公众号:NIGPAS(中科院南古所)
苏ICP备05063896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