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概况简介 机构设置 科研装备 科研成果 招聘招生 信息公开 国际交流 学术出版物 党建文化 所内网页
科学传播
科学新闻
科研进展
科普动态
媒体扫描
电子杂志-FOSSIL@NET
科普站点-化石网网站群
科普场馆-古生物博物馆
科普期刊-生物进化
精彩专题
化石图片
科学视频
论坛留言
通知公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
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岗位...
南京古生物所2023年招...
相关链接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左图:道虎沟雨含果的模式标本。右图:道虎沟雨含果植物局部、果序、以及果实、心皮的复原图
雨含果:一种来自中国内蒙古中侏罗世的独特的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学家、现代植物学家和演化生物学家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化石能为探索这一科学问题提供可靠的实际资料。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王鑫研究员等在英国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上报道了来自中国内蒙古中侏罗世的被子植物化石----道虎...
发现于燕山山脉的大型碳质膜化石(中元古代,距今15.6亿年)
华北发现距今15.6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5月18日,南京古生物所朱茂炎研究员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报道了距今15.6亿年前的、个体长达30 厘米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这是关于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研究领域中一项新的重大科学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将近10亿年。   此次报道的大型...
珊瑚层(b-f)及其下伏(a)和上覆(e-f )岩石类型
华南早石炭世维宪中期珊瑚层研究取得新进展
  早石炭世是晚泥盆世生物大灭绝造成珊瑚-层孔虫生物礁生态系统崩溃之后,后生动物建造复苏演化的关键地质历史时期。早石炭世杜内期无后生动物建造发育,后者直至维宪早期开始出现并逐渐繁盛,维宪晚期后生动物建造的多样性和丰度达到最高值。作为后生动物建造的一种类型,珊瑚层也在维宪期开始复苏演化,其...
甘肃华亭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两种似银杏化石Ginkgoites
利用植物化石揭示中生代古大气CO2浓度研究取得新成果
  利用植物化石气孔参数重建地史时期古大气CO2浓度,是目前古植物与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银杏化石是恢复古大气CO2应用最为广泛的指示植物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古植物学界在中新生代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对于侏罗纪之前气孔参数与大气CO2浓度关系的研究开展甚少。   最近,南京古生物所...
缅甸琥珀中古啮虫的正模标本,保存在南京古生物所
古昆虫研究揭示昆虫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的过渡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黄迪颖研究员联合法国、德国、黎巴嫩等国的科学家对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的一类形态独特的小昆虫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类昆虫叫古啮虫(Archipsyllidae),它们在1.6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就频现身影,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地质年代,它的构造特征与现代啮虫目...
辽西北票下白垩统义县组发现的北票崖柏型木化石(新种)及解剖构造特征
辽西热河生物群木化石新发现揭示其季节性古气候特征
  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因产出带毛恐龙和早期被子植物等化石而闻名于世,但对该生物群中保存有解剖构造特征的木化石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报道5属6种)。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对辽西地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木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研究,并陆续取得了新进展。近日,国际学术期刊《...
共32页  12345下一页下5页尾页
Copyright 20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Tel:025-83282105 Fax:025-83357026 Email:ngb@nigpas.ac.cn 微信公众号:NIGPAS(中科院南古所)
苏ICP备05063896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359号